陶笛声声响,一会儿清新欢快,如莺歌燕舞、一会儿伴随着战马,浑厚雄壮;一会儿融入中国风曲调,古韵悠扬……
上周,“康乐小学第三届康乐儿爱心公益系列活动——林望之陶笛独奏音乐会”,在康乐小学礼堂举办。此场活动还结合公益活动,义卖门票筹集5650元善款,捐助给湖里慈善会爱心助学项目。
康乐小学是全国最早开展陶笛教学的学校之一,2009年正式成为陶埙陶笛教学示范基地,对此,康乐小学校长胡慧玲介绍说:“教育就是播撒许多种子,成就更多的可能……如今康乐小学的陶笛之树枝繁叶茂,感恩康乐伙伴们十年陶笛之路的坚守。”
陶笛技术高超 赢得众多掌声
本次陶笛独奏音乐会的主角,是康乐小学六年级学生林望之,别看他年纪不大,一晚独奏近8首的陶笛,有《黄莺》、《辽南欢歌》、《千年风雅》、《战马出征》……曲风多样,高超技术赢得众多家长的掌声。
“希望我能把最好的陶笛声展现给大家。”林望之从小就开始研习陶笛演奏,在学习陶笛的这些年来,还积极参与国内的各类演出与赛事。曾获得全国“陶笛之星”展演儿童组金奖,参与厦门首届海峡两岸陶笛(埙)艺术节、厦门首届国际乐器展展会等演出。
前来聆听的戴书韬妈妈还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她这样说:望之同学一首首曲目的流淌,体会时而悠扬时而急速,时而欢快时而低沉的乐音,或缓或急穿越我们的脑海,渗透我们的心灵。
全校普及推广 人人会吹陶笛
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陶笛学生,这与康乐小学对陶笛教学的重视有关。
康乐小学校长胡慧玲介绍,从十年前一场陶笛夏令营起步,到八年前面向全校普及的推进,再到精品杨皓冰专辑录制、林望之专场的成就,见证了康乐小学陶笛的成长,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成为了非遗文化的践行者。
康乐小学着力陶笛教育进家庭、进课堂、进生活、进培训、进社会的“五进”模式构建,通过编写陶笛校本教材,设立陶笛考级制度,颁发陶笛证书的形式,形成浓厚的“人人会吹陶笛,个个有级别”的艺术氛围。在2018年1月初刚结束的厦门市中小学乐器展演中,康乐小学陶笛队在厦门市思明区古埙演奏技艺传习中心的指导下,陶笛七重奏《加勒比海盗主题曲》、《云宫迅音》分别获得小学组大合奏二等奖、小合奏三等奖的好成绩。
参与活动的市人大常委会副巡视员、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裕华说:“弘扬陶笛这一传统文化艺术任重道远,我们希望更多孩子能接触陶笛,培养他们对陶笛的爱好。”
导报记者 吴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