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
严查经营贷流入楼市
厦门动手了!
目前已查实违规贷款697笔
涉及金额5.84亿
后续厦门将重点针对经营性“房抵贷”
对查实违规的相关责任人及机构
采取行政处罚、纳入“黑名单”
纳入征信系统等方式实施联合惩戒
厦门查实违规贷款697笔 涉及金额5.84亿
近日,从厦门银保监局处获悉:从2020年三季度以来,厦门银保监局积极落实“房住不炒”政策,持续开展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滚动排查工作。
截至目前已累计排查疑点贷款5016笔,金额41.99亿元,查实违规贷款697笔,涉及金额5.84亿元。
经查,经营贷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行为包括:
贷款资金流入开发商或卖方账户用于购房
普惠性贷款用于归还按揭贷款套利
贷款用于归还小贷公司等搭桥资金“置换”按揭贷款等
厦门银保监局已督促相关银行采取提前收回、列入拒绝往来名单等整改措施。
至于下阶段措施,厦门银保监局表示:加强与市住房局、人民银行协同配合,重点针对经营性“房抵贷”、房产中介机构诱导客户进行不当套利等违规行为开展核查,对查实违规的相关责任人及机构采取行政处罚、纳入“黑名单”、纳入征信系统等方式实施联合惩戒,共同维护良好房地产金融环境,确保信贷资源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全国各地监管出招严堵“暗门”
不止厦门,近期,全国各地开始严查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多地同时开启联查风暴。
起因是,去年以来,部分城市房价快速升温,房贷市场暗流涌动,经营贷违规入市引发关注。
本是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营贷,在非法中介的推波助澜下违规用于购房,甚至滋生了制造、提供虚假资料骗取贷款的灰色产业链。
为封堵经营贷流入房地产市场,银保监、住建部和人行联合出手!在3月发布了《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
通知要求,分支机构要联合开展一次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问题专项排查,于2021年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并加大对违规问题督促整改和处罚力度。
随着监管的不断发声,多地金融监管部门采取行动,严堵资金违规入楼市。
北京:辖内银行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
上海:上海地区135家商业银行已完成个人住房信贷管理专项检查,监督检查已发现123起、涉嫌挪用经营贷和消费贷的3.39亿元经营贷和消费贷。
深圳:深圳银保监局共对辖内中资商业银行15.4万笔、1771.73亿元经营贷,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提前收回,处罚违规机构4家,处罚问责违规责任人14人次,处罚金额合计575万元。
南京:全面严查经营贷,持有新购住房不满1年的等5种情况禁止放款。
天津:业内支持斩断违规资金进入楼市的“利益链”,警醒相关机构和人员莫要触碰监管“红线”,另外政策性银行和暂停发放房贷业务的银行也要自查。
4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21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回应市场关切。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已初步摸清经营贷流入房地产的关键违法环节,会持续地跟踪和关注相关调查的进展和最后的处理情况。
重拳!厦门向二手房、租赁市场也出手了
而对于稳房价、打击炒房,厦门不止严查经营贷,在二手房、租赁市场方面也重拳出手了!
4月16日,《厦门市整治二手房市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正式出炉。
厦门市住房局、厦门银保监局等10部门将联合开展为期9个月的整治二手房市场专项行动,主要是通过专项检查和联合执法,有效遏制二手房市场乱象,维护市场秩序。
重点打击机构、个人违规使用信贷资金、公证代理囤积房源,规避交易税费等炒房行为,以及发布不实房源价格、宣传“学区房”等违法违规炒作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效应,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稳定市场预期。
租赁市场方面,4月15日,市住房局约谈住房租赁企业,与17家住房租赁企业签订“稳租期,稳租金”承诺书,承诺不参与哄抬租金、抱团涨价、损害租户合法权益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自觉维护市场秩序。
对于抱团涨价、恶意涨租、囤积房源等违法违规行为,市住房局将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组织专项整治行动,露头一起,打击一起。
总的来说,严打学区房炒作、严查经营贷等,都是落实“房住不炒”定位要求的重要体现。
也可以看出,“房住不炒”依旧是厦门楼市的主基调,其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切实施行,都是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文/厦门乐居
综合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市住房局、厦门银保监局、21世纪经济报道
来源:厦门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