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3月31日电 (薛昀)“我曾见过白血病患儿的不容易,深深被震撼了,我早就立志有机会就去帮助他们。”“85后”邓慧31日在福州如是说。
3月29日,在福建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省肿瘤医院医护人员的见证下,邓慧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接下来,她经历为期4天的“动员”,将于4月1日完成捐献,成为福建省第28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邓慧是三明沙县人,她在福州上了大学又留在了福州工作。刚上大一的时,她就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中得知了中华骨髓库的存在。
“小的时候看过一部关于白血病的纪录片,讲的是一群特殊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大多是4-6岁的年纪,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全都是光头!”邓慧回忆到,“打那以后我才知道,同样的童年时光,总有些人过得那么不容易。”
在这个纪录片里,邓慧了解到了一些相关情况,第一次接触到了“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个名词。那时的她就已暗下决心:“如果真的哪天有机会可以用这种方式帮助到别人,我愿意捐献!”
那是2007年9月26日,邓慧在进校园的献血车上填写了自己的详细资料,留下了两小管血样,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库的志愿者。
2020年12月30日,邓慧接到福建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有一位血液病患者和她配型成功了。
“我的父母一直都是比较开明的,并没有反对,”邓慧说,“只是在最后确定捐献的时候我母亲比较担心,问会不会有后遗症什么的,我跟她大致介绍了捐献常识,让她放心,她也就没说什么了!”
邓慧的朋友们知道后都表示敬佩她的大爱行为,“还有朋友说捐献结束让我去家里给我做好吃的补身体呢”邓慧笑着说,“其实我本人有出现过晕血的情况,但想到可以挽救一条生命这都不算什么。”
完成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后,邓慧还打算登记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邓慧表示,希望红十字会乃至整个医疗系统进行更多的科普宣传,让大家都知道不再是“腰间抽骨髓”而是“外周血循环采集”,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不再惧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