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副会长马大锋,从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会长忠明法师身上就学习到这种“授人以渔”的慈悲精神,并深受影响,身体力行,也走上了慈善之路。
结缘慈善会 倾力助贫困
2000年元旦,忠明法师牵头成立了厦门市石室禅院慈善会,并担任会长,从那时起,慈善会的脚步就不曾停下,坚持慈善之行20多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作为有知名度的成功企业家——厦门怡顺行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大锋先生,在会长忠明法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坚定地走在了慈善的道路上。
2005年底,马大锋先生第一次走近石室禅院慈善会,并有缘参加了06年元旦的会员代表大会,当时的马董,被慈善会的大爱和会长忠明法师的慈悲精神深深地吸引,几乎一有空就会来到石室禅院聆听会长教诲。他感受到浸润在禅院浓浓的正能量氛围和禅意悠然的花草香中,身心放松,而后可以能量满满地继续回到商海里打拼。
在接触到慈善会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打拼是为了家人,为了事业,而现在的打拼,还为了帮助到那些困难群体。第一次接触到那些贫困家庭的时候,带给马董心灵上深深的震撼,他没想到,贫病交加在现实里如此具体呈现出来的时候,冲击力是那么大,所见让他几度哽咽。
一声温暖的问候,一点小小的心意,便让这些家庭感激涕零,继而有了让重病患者生存下去的勇气,原来传递善意竟如此容易。
但,同时他又感受到做慈善的不易。贫困家庭一般都居住在道路难行的山区里,像漳州平和的九峰镇军溪村,是省级贫困区,从厦门开车到那里需要六、七个小时,几户家家都“家徒四壁”,当时已身为石室禅院慈善会副会长的马董每次都带头去扶贫,直到石室禅院慈善会和长江国际商学院总裁班的成员们一起为军溪村出资20万元修了通往村外的路。
马副会长说,“唯有让他们找到生活的目标,学会生产的技能,并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产生经济效益,才能够自食其力。”所以,每次去慰问,马副会长也会详细了解受助家庭的情况,并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帮他们想一些可以维持生计的点子,以“渔”之法助人。
低调做慈善 传递正能量
“事实上,我们的慈善之行只是出一点微薄之力”,马副会长说,“但我们希望这点星星之火,能够让这些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其实,做慈善真正最大的受益者不是接收慰问的贫困人员,而是每一位参与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如慈善会“感恩、净心、惜福”的理念,一直贯穿在石室禅院慈善会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里,让参与慈善的每一个人都更加懂得感恩,懂得付出,传递温暖,这种爱和正能量的传递是相互的,引导着双方都更加积极向上,这也正是石室禅院慈善会成立的初衷之一。
马副会长坚信:善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钱财的施助,还可以有一种无形的给予,比如一句鼓励的话,一句关心的话,一句肯定的话,一个温暖的拥抱,都能够带给身边的人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谈到这些的时候,马副会长非常谦虚,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一直在说,“这没有什么,都是应该做的,会长忠明法师以身作则,慈悲为怀,我们身为慈善会的一员,更应该如此。”
石室禅院慈善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马副会长非常低调,从不会宣扬自己做过哪些善事,只要慈善会或者寺院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总是积极地站出来,尽力帮助。(记者 吴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