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图书馆,与众爱偕行
今年九月初,王宜强夫妇正式开始图书馆的筹建工作,但挑战才刚刚开始。因为丈夫平日里工作繁忙,图书馆大部分的筹备工作便落到了妻子鲁静如身上,她一时感到手足无措:“一开始脑子是空的,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一个人能做什么?那时真是千头万绪。”
她听不懂沙美村民说的闽南话,也曾担心过会遇到很多阻碍,但包容和睦的社区氛围,特别是沙美社区彭垂远书记的大力支持,更让鲁静如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和期盼。“一旦你进入社区,他们知道做这个事情对社区好,社区的人都很帮忙。”
汉娜向厦门大学的志愿者了解沙美图书馆情况
“万家公益图书馆计划”发起人丁勇向沙美图书馆赠书
沙美图书馆选址在靠近沙美小学的交通要道上,房东听说是要开办公益图书馆,便将原先每月七八千的房租降到每月两千的提供给他们,在图书馆装修过程中也常过来帮忙。图书馆的前台桌是村里开西餐馆的德国人菲利克斯用村民闲置的门板做的;定制阅读桌的老板考虑到孩子的身高,提出要把桌子的高度降低,把桌底一并磨平,以免有木刺伤着孩子,这部分的加工费也没有收;图书馆的灯是请村里的电工师傅装的,但装完灯后,师傅也坚持不要工钱……
“其实你做起来以后就知道了,人们知道我们在为他们做事情,他们就会非常热情。”回忆起筹办图书馆的点滴,鲁静如十分感慨。那时她每天包里都背着卷尺,随时可能拿出来测量,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所幸得到村民们、公益人以及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一开始我跟我先生出资作为开端,以后肯定要筹款和募捐的。新三岛图书馆的蔡龙吟老师帮我设计了门外的招牌,墙上的借阅制度是我女儿设计的海报。昨天我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要开馆的消息,我的大学同学看到就立刻给我转了200元,这是沙美图书馆收到的第一笔捐款。”
截至开馆前,沙美图书馆购置了629册图书,都是鲁静如一本本在当当网上买来的。这些天为图书录入系统、线下分类和上架等工作,都是鲁静如在厦门大学结识的学生、朋友们和志愿者帮助完成的。截至发稿时,图书馆已收到厦大师生捐赠的图书三百多册,厦大图书馆日常募集的部分图书,也将很快充实进沙美图书馆。
“我们相信,厦大翔安校区不但能为沙美村提供商机,更能为沙美社区的文化提升提供帮助。已经起步的沙美图书馆,将成为这种互助的一条新途径。”王宜强对图书馆的未来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