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40年,他在八步沙林场“子承父业”绿了黄沙白了头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工人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传人郭万刚子承父业,誓把“黄龙”变绿洲——

  40年,绿了黄沙白了头

  作为八步沙林场第二代治沙带头人,郭万刚子承父志,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守得沙漠变绿洲。2003年到2020年初,他带领林场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八步沙绿洲”。2019年3月,中宣部授予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武威的肉夹馍,吃着特别香……”68岁的郭万刚坐在沙丘上,咬一口手中的馒头,一边狠劲咀嚼一边说,迎面可以听到嘎嘣嘎嘣的声音从他嘴里传出。

  在八步沙林场以北的旱麻岗沙漠,这样的工作餐其实很难下咽——只要风沙一来,细细的砂砾就会钻进嘴里,打磨你的舌尖和牙齿,能尝出一点苦咸苦咸的味道。

  砂砾也会被吹进眼睛里、耳孔里,让视线和听觉变得模糊,但郭万刚说话依然清脆,“再过10年,古浪县260万亩荒漠化土地会全部完成压沙造林,子子孙孙不用再吃沙了……”

  八步沙林场位于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南缘,是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1980年冬,这里作为荒漠化土地开发试点向社会承包,在土门公社漪泉大队当主任的石满第一个站出来,和郭朝明、贺发林、罗元奎、程海、张润元5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在合同上按上了红指印,以联户形式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

  几十年过去了,八步沙林场“六老汉”治沙造林的传奇仍在继续。

  如今,郭朝明之子郭万刚,作为第二代治沙带头人,已经在沙漠干了近40年。他带领大家不仅完成了八步沙林场管辖区荒漠的治理,还承包了多个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八步沙绿洲”。

  “把沙治住,才能把家守住”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是愚公移山故事里经典的一句话,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移山填海的信心和毅力。但郭万刚看来,在八步沙,哪里有“山不加增”,明明就是“沙进人退”。

  从上世纪初开始,八步沙的沙丘每年以7.5米的速度向南移动,总面积达4万多亩。要么,眼睁睁看着沙漠吞家园、食农田;要么,植树治沙,迎着暴躁的黄沙闯出一条生路来!

  那一年,“六老汉”卷上铺盖、带着干粮,辛苦一年,终于在沙窝窝里种上了将近1万亩的树苗。可到了冬天,两场西北风就把一半的树苗刮断了。

  望着光秃秃的沙漠,几株顽强的小树苗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只要有圈草,树苗就能活,再大的风沙也刮不倒。从此,“一棵树一把草,压住黄沙防风掏”,就成了“六老汉”的信念。

  第2年春天,清明刚过,“六老汉”动员了6户人家的40多口人,再次向沙漠进发。不到30岁的郭万刚,那时已经在土门镇供销社上班,也被父亲拽进了沙窝窝里。

  郭万刚回忆道,“那个时候,真是苦啊!”在沙地上挖个坑,上面用木棍支起来,盖点茅草,就成了“地窝铺”,有时半夜突刮大风,茅草被卷得七零八落,大家只好头顶被子,在冰冷的沙坑里挨到天亮。

  “起初,我很不理解。”有一年古浪发生特大沙尘暴,夺去了20人的生命,看着乡亲们悲痛的神情,郭万刚突然意识到,“爹是对的。只有把沙治住,才能把家守住!”

  2000年,郭万刚正式接过场长的担子。经过近20年的努力,八步沙已植树1000多万株,近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

  “沙漠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一干又是3年,郭万刚带领大家完成了对八步沙林场管辖区最后2万亩沙漠的治理,荒漠变绿洲。

  父与子的绿色接力

  在八步沙,有一份特殊的嘱托——父与子的绿色接力。

  和郭万刚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罗元奎的儿子罗兴全,程海的儿子程生学,贺发林的儿子贺中强,石满的儿子石银山以及张润元的女婿王志鹏。2016年,郭朝明的孙子、郭万刚的侄子郭玺也来到了八步沙……

  风餐露宿、甘守清贫,支撑他们的是“六老汉”的精神力量。

  “治理几万亩沙漠,就你们几个老汉能治过来吗?你们这样干简直是送命呢……”那一年,在土门供销社端着“铁饭碗”的郭万刚曾对父亲郭朝明这样抱怨。

  郭朝明在“六老汉”中年龄最长,治沙行动开始时已经60岁,经常累倒在沙窝窝里,郭万刚看着劳累的老父亲眼泪吧啦吧啦往下掉。

  郭朝明的话,却如当头棒喝——“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八步沙治不住,子子孙孙都保不住!”

  父亲去世那年,没有按照当地风俗埋在祖坟,而是埋在了八步沙林场。郭万刚说,“老人们商量好了,不进祖坟进林场,要看着儿孙们继续治沙植树……”

  1991年春天,66岁的贺发林昏倒在树坑旁,被送到医院抢救,已是肝硬化晚期。弥留之际,贺发林对22岁的儿子贺中强说,“娃娃,爹这一辈子没啥留给你的,这一摊子树,你去种吧。”

  那年冬天,贺中强辞去在外打工的活,扛着被褥来到八步沙,从此“三块砖上一口锅,卷着铺盖住沙窝”。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郭万刚率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和父辈一样,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悲喜,腾格里沙漠终于被他们的坚韧和顽强所感动,沙退了、苗壮了、树绿了、花开了、鸟来了。

  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

  现在,郭万刚被人称为“郭老汉”。长年与沙漠打交道,他看上去又老又黑,身体消瘦,腰弯了,头发也白了。

  作为第二代治沙人的领头人,郭万刚不仅从父辈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树苗,也接过了一副“治沙治穷”的担子。

  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郭万刚带领八步沙林场在技术、管理、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始了新尝试。

  他们探索出“治沙先治窝,再治坡,后治梁”的新方法,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模式、新技术,逐步走上市场化治沙之路。

  2010年,八步沙林场实现企业化转型,八步沙绿化公司成立,探索“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2018年,八步沙林场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黄花滩移民区流转2500多户贫困户的1.25万亩土地发展经济林,通过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林场还成立了林下经济养殖合作社,养殖沙漠“溜达鸡”,年收入可达20万元。

  从2003年到2020年初,郭万刚带领八步沙林场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000多万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八步沙绿洲”。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近40年来,三代治沙人持之以恒向荒漠与贫困发起挑战,誓把“黄龙”变绿洲,用生命与汗水,铸就一道无比坚实的生态屏障。(记者 康劲)

相关新闻
台湾昨天举行的这场补选,七旬老汉成功当选创最老纪录

屏东县崁顶乡长补选11日进行投票,无党籍的3号候选人曾辉地自行宣布当选,并燃放鞭炮庆祝。这次补选总共有3名候选人登记,其中1号的廖国富找来台湾民众党党主席柯文哲两次站台,还是输给了曾辉地,现年70岁的曾辉地,堪称全台最老乡长。 崁顶乡因民进籍前乡长林光华涉贿当选无效定谳举行补选,本次补选共有3名候选人登记,1号的廖国富,2号郭振堂也是县议员周碧云的丈...

漳州南靖老汉鼻子总流血 原来“住进了 ”蚂蟥

台海网11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焦修博 通讯员 黎斌)前不久,漳州南靖县的曾老汉总是动不动流鼻血,还会感觉鼻子痒痒的。因为漳州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家里人一度担心他患上了这类癌症,惊吓之余赶紧到解放军第909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一条被民间称为“吸血虫”的蚂蟥引起的。11月4日上午,经例行电话随访,医务人员得知曾老汉没再出现鼻出血的情况,基本可以排除还...

酒友被女儿“赶走” 这位漳州老汉竟动手割腕

台海网9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张雄敏 通讯员 郑乐和)七旬老汉贪杯不听劝,锁起门来耍性子,竟还割腕自杀。前日,芗城公安分局民警及时出警,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当日23时许,陈某(70岁,芗城区人)与老酒友在自己家里喝了不少酒,当时,陈某的女儿见时间已晚,劝父亲不要再喝了,但陈某不听劝,还借着酒劲与女儿吵了起来。陈某的酒友见状,只好离开了。 ...

厦门六旬老汉掉落荒地深井 手抓石缝7小时顽强求生

台海网8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彬彬 通讯员 厦公翔 文/图)老汉不慎坠落荒地深井,大声呼喊却无人回应,双手抓着石头间的缝隙,坚强求生7个小时。就在他快要撑不住的时候,终于有人发现他。   前天上午,翔安新店下后滨的六旬老人洪先生经历了这样一起大起大落的“生死劫”。被...

睡觉前看战争片 睡梦中躲子弹老汉摔成瘫痪

台海网7月18日讯 (见习记者 焦修博 通讯员 黎斌 沈淑妹)洪老汉睡觉前看了一部战争片,睡梦中躲子弹,结果从床上摔下去,导致全身瘫痪。经过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近日老汉已经出院,身体各项功能正在逐步恢复中。   今年6月14日晚上,漳浦县的洪老汉独自在家看电视,突然心血来潮,选了一部惊险刺激的战争片来看。看完电视后,他就去睡觉,睡梦中,他梦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