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此次麋鹿调查巡护小分队负责人宋玉成正在用望远镜寻找麋鹿的身影。新华社记者蔡潇潇摄
今年5月底,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等民间组织,展开了今年第二次麋鹿调查及巡护工作,主要目的是考察湿地上栖息的麋鹿种群数量、产仔及种群生长状况。
“由于现在滩洲上芦苇茂盛,有的长到了四五米高,要在芦苇荡中摸清麋鹿数量并不容易。”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总工程师、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成员宋玉成,是此次麋鹿调查巡护小分队的负责人。自2009年读博期间第一次在洞庭湖看到麋鹿起,他就决定帮助麋鹿在此安家。
调查过程中,每当发现几只麋鹿,小分队成员都如获至宝。架好望远镜、放飞无人机,他们一边反复数着鹿群数量,一边根据鹿角形态估算麋鹿的年龄,讨论种群组成、产仔情况。
主汛期将至,又到了宋玉成和同事们每年最忙的时节。为了寻找被洪水围困的麋鹿,他们会日夜坐船到湖区巡逻,每天监测洪水情况,给尚未有淹没危险的麋鹿及时送食。
近年来,随着洞庭湖保护力度加大,湖上再现鸥鸟翔集、鱼儿畅游的生动景象。生态环境好了,麋鹿种群数量也慢慢增加。宋玉成说,保护这群珍贵的“神兽”,让它们自由地繁衍生息就是大家最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