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宁舍千亿,也要千年” 温州“污水坑”变身生态园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杭州6月8日电 题:“宁舍千亿,也要千年” 温州“污水坑”变身生态园

  新华社记者王俊禄

  从早年作坊环绕、垃圾漂浮的“污水坑”,到如今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湿地公园,在浙江温州城区核心地带,10多年间建起一座百余平方公里的生态园。

  寸土寸金的温州,仔细算了“经济账”“环境账”“子孙账”,当地干群逐渐统一认识,环境就是金梧桐,生态就是生产力,在追求短期效益和涵养生态财富间权衡,“宁舍千亿,也要千年”。

  温州生态园由三垟湿地和大罗山组成,总面积113.21平方公里。初夏时节,三垟湿地野花随风起舞,水鸟悠闲漫步。榕树园内,10多年前种下的树苗已成参天大树。空中俯瞰,138条河道纵横交错,织密东海之滨一片辽阔水网。

  改变并不容易,“钉子产业”和“钉子户”是两大难题。“早些年,数不清的铁钉、电镀作坊,大量的种植、养殖和生活污染,让小时候清澈的河塘变成了污水坑。”湖面上清风拂来,游船驾驶员应先生回忆说。他曾多年经营钉子作坊,经历了环境从乱到治的全过程。

  2004年5月,温州生态园管委会成立;同年12月,《温州生态园总体规划》出台;2007年1月,《浙江省温州生态园保护管理条例》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拆迁旧房等项目陆续推进。

  “拆迁是三垟湿地保护建设的前置条件。三垟湿地规划区内原有9个村,人口近两万人,企业近千家,初期阻力很大。”温州生态园管委会主任郑华表示,当地充分考量百姓诉求,推进科学论证、和谐征迁,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村民不给凳子,征迁人员翁振瓯就蹲着聊天,帮着算各种“经济账”“环境账”“子孙账”。“起身时发现腿全麻了,不过村民有难处也愿意开口了。”

  湿地如果不能征为国有,保护建设事业就无从谈起。温州创新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被列为全省首个试点,推进涉及23个村近9000亩土地的全面报征。

  由于功能区封闭运作、财政运转自求平衡,资金缺口一度达200亿元。郑华说,生态园积极运用城市经营理念,采取“多元融资、股债结合、成本控制”思路,近3年累计融资超百亿元。目前周边板块土地溢出效益显现,将适时出让生态红线外土地,实现保护建设的资地平衡。

  2018年年初,湿地要素基本齐备,经过紧锣密鼓筹备,当年国庆开园,迅速成为“绿色打卡地”。去年湿地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荣获“2019中国文旅融合示范景区”。

  在生态园建设保护方面,温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宁舍千亿,也要千年”的决心,让生态园成为城市搬不走的财富。

  “如果周边开发房地产,几千亿元资金会蜂拥而至。但为了一座城市的千年之计,留下一座湿地更加无价。”郑华认为,绿色本身也是生产力,要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抵住短期经济效益的诱惑,为子孙后代留下千年传承的生态遗产。

  生态园把实现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记者看到,湿地就近划出安置片区,为村民打造宜居城市社区,目前已建成安置房约150万平方米,已交付7000余套。同时,就地吸纳就业,完善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让群众共享生态发展红利。

相关新闻
兴业银行推出“节水贷” 助力长江大保护

日前,江苏省“节水贷”工作推进会在南京召开。兴业银行与江苏省财政厅、水利厅共同设立“节水贷”,拿出10亿元专项贷款额度保障节水型企业生产经营,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通过搭建“节水贷”项目平台,兴业银行将在抵质押率、审批通道、融资成本等方面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优惠和便利,为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供水管网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项目建设打通融资...

全封闭管理保护古宅水库 系翔安区“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

台海网6月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吴舒远)6月5日世界环境日,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与厦门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一起来到翔安古宅水库巡查水源地水质情况。   古宅水库是翔安区“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始建于1956年,最大库容258万立方米,保障新圩镇约5万人口生活生产用水,日供水8000吨左右。   厦门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古宅水库这几年整治的重点是污染...

父母闪婚闪离,孩子重病谁管?法官支招如何保护孩子

台海网6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思法/文 陶小莫/漫画)夫妻闪婚又闪离,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谁管?男子婚外生子后,拒做亲子鉴定想“甩锅”,女方如何保障孩子权益?……   近日,思明区法院发布一批抚养权纠纷典型案例。导报记者从法院获悉,近年来,一些人在...

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 计划种植85万平方米红树林

台海网6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 通讯员 佘逸)在翔安区火炬大桥两侧,昔日杂乱无章的淤泥滩地焕然一新,长成郁郁葱葱的海上树林。这里便是厦门市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题、福建省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昨天上午,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举行了红树林科普教育活动。   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位于同安湾核心地带,总规划面积404万平方米。导报记者现场了...

“人、水、林、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跨皖苏两省池杉湖湿地公园采访见闻

新华社合肥5月26日电 题:“人、水、林、鸟”共生的“美丽画卷”——跨皖苏两省池杉湖湿地公园采访见闻   新华社记者 王菲   上万株苍翠高大的池杉耸立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成千上万只鸟儿于其间筑巢、觅食、嬉戏……5月下旬,位于安徽滁州市和江苏南京市交界的池杉湖湿地公园迎来了候鸟繁殖季。水中有林,林中有鸟,湖上有莲,偶有小舟载着观鸟的游客静静划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