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几乎是金塔人从小就会的必备技能。每年春季,仅金塔县城就有约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参与其中。(资料图)金塔县委宣传部供图
赵清民介绍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金塔开起了“全民总动员”式的治沙造林模式,并在持续的实践中探索出生物治沙、封育保护、工程治沙等多种治沙措施,多种新型固沙材料的综合运用,为当地防沙治沙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每年春季,金塔民众都会自备干粮,带上苗木工具,从四面八方涌向沙漠边缘、重点风沙口和戈壁荒滩……赵清民表示,通过数十年几代人“薪火传递”的努力,很多风沙口逐渐变为绿洲,脆弱的生态得到恢复,“防沙治沙几乎是金塔人从小就会的必备技能,每年仅县城就有约三分之一的常住人口参与其中”。
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之间的金塔县,逾六成面积系荒漠化,是甘肃荒漠化和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年均降雨量不足6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500多毫米,境内以巴丹吉林沙漠前端等为主的四大沙系全长160多公里,有415个风沙口,18个重点风沙口,县城及9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到风沙危害。
图为金塔“全民总动员”进行植树造林。(资料图)金塔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金塔官方资料记载,从1897年到1967年的70年时间里,金塔县被沙尘埋压废弃的农庄、水渠、耕地随处可见,且持续的狂风让沙漠每年以50米的速度不断前移“逼宫”县城。期间,金塔县城先后遭受过81次大沙尘暴袭击,累计造成财产损失达数十亿元。
金塔县委书记李润元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金塔条件十分艰苦,既无机械,又缺资金,全靠人拉肩扛、挖土挑水,尽管条件艰苦,但民众热情很高,用那种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服输的精神,愈挫愈勇、不懈抗争的勇气,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植绿大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