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5月16日电(记者赵倩、马思嘉、廖思维)开灯,关灯,对健全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事,54岁的姚国却要借助拐杖来回折腾。自从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实施后,姚国用上了遥控电灯,卫生间安装了扶手和沐浴凳,灶台也被设计成适合他使用的高度。
“这些都是残联按照我的需求改造的,生活真的方便多了,没想到咱们农村也有这么好的项目。”他说。
姚国家经过改造的无障碍抽水马桶
姚国是宁夏青铜峡市瞿靖镇瞿靖村人,4岁时因一场车祸失去双腿,从此只能依靠轮椅和拐杖行走,在医学上被列为二级肢体残疾。初中毕业后,他做过配钥匙、刻章,如今经营电器修理铺。
姚国坐在电器修理铺内
“政策越来越好,政府给我发了1000元创业补贴。我和妻子每个月的补助有680元,加上修理铺的收益,供女儿上大学不成问题。”姚国说。
据青铜峡市残疾人联合会工会主席王少军介绍,2017年,宁夏大力推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瞿靖村因残疾人数量较多,成为当地第一个被纳入项目的村。“进行整村摸排后,我们选择了符合标准的70户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方案都是根据残疾人需求设计的。”王少军说。
除了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康复治疗是残疾人更为迫切的需求。50岁的刘光和妻子经营着青铜峡市一家小卖部,每天都会坚持去一公里外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做康复治疗。
24岁那年,刘光刚从杭州商学院毕业,却因突发性脑淤血导致偏瘫,几年卧床不起,一度丧失说话能力。“父母从1996年开始送我去青铜峡康复中心治疗,起初是收费的,但从1999年起就变成福利机构了。治疗了这么多年,医生特别耐心,而且一分钱没收。”刘光说,“以前真没想过能恢复到这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