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野奶角又见春天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贵阳4月26日电 题:野奶角又见春天

  新华社记者汪军、李凡

  野奶角今年的春天格外特别,李花开了,樱桃熟了,几十年“有种无收”的帽子甩掉了。

  地处川黔交界、赤水河畔的野奶角,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彝族苗族乡青林村的一片“水淹地”。生活在这里,人们难以磨灭的记忆是,年年遭雨水冲击,颗粒无收。

  85岁的青林村村民刘兴章,祖祖辈辈生活在野奶角。小时候,他听说这里还有二三十亩水田。放在贵州大山里,这算是一片宝地了。他说:“插秧进田都好好的,可就是得不到收成,地势太低,下大雨发大水,庄稼就报废。”

  时间久了,报废的“水淹地”成了一片无法耕种的乱石滩。近两年,乡政府和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分拣石头、堆砌堡坎,野奶角“复活”了。在整治基础上,当地连带把附近土地一起规划,如今这里已是100多亩的果园。

  “过去一方水土养活了一方人,现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政策、技术条件都有了很大变化,那就不单单是‘养活’,必须‘养富’。”团结乡乡长姚均信心坚定。

  2017年,青林村外出创业多年的尹廷宾决定回村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劳务组织,他的生态农业公司很快运转起来。樱桃、葡萄、李子,乱石滩“变身”后的坝子上,水果产业一天一个样。

  39岁的尹廷宾是一名党员,他希望通过创业积累的资金和资源在村里带动就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我家在野奶角也就一亩多田,关键还是块‘水淹地’,租出去两年时间,人家付了1960元的租金,这个价钱相当不错嘛。”在村里刨了大半辈子土地的刘显荣,很难相信乱石滩地还能有什么价值。

  野奶角在河谷地带,没有被特别高大的山体包围,光照相对充足,适合果树生长。通过发展樱桃、蜂糖李这样的精品水果,在果园务工的村民,每天可挣到八九十元。

  果树在野奶角历经了三年的风吹雨打,今年开始挂果。樱桃每斤卖到15元,蜂糖李甚至卖到25元。等到条件成熟,入园采摘体验还能带动乡村旅游。村里村外对尹廷宾评价高,黝黑的脸庞、粗壮的胳膊能看出他的干劲。

  “去年带动两个深度贫困村发展,116户贫困户分红111万元,如果今年水果丰收,大家日子会更好过。”尹廷宾说。

相关新闻
又一美国商品成贸易战“牺牲品”……

参考消息网7月24日报道 德媒称,中美发生贸易冲突后,美国樱桃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美国樱桃份额萎缩 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7月22日报道,2000年,美国樱桃在中国的年销量还是零,2017年,已经增长到2亿美元(1美元约合6.9元人民币)。 路透社根据已有的最新数据计算得知,今年5月中国进口樱桃中将近一半来自乌兹别克斯坦;与此相应的是,美国在中国进口樱桃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