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吉林:小秸秆“出海”助脱贫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长春4月21日电 题:吉林:小秸秆“出海”助脱贫

  新华社记者褚晓亮、段续

  原来没人稀罕、处理麻烦的水稻秸秆,如今却能“漂洋过海”,卖到日本喂和牛。在吉林西部的双辽市东明镇盘山村,小秸秆成了“香饽饽”,既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也让45户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有了坚实的产业保障。

  走进盘山村大华草场,新建的车间里,一捆捆稻草经过粉碎和去尘等一系列处理,变成了一包包的稻草砖,等待装车运往大连港口。

  大华草场负责人刘兴华是盘山村的村民,也是这个项目的承包人,负责日常运营。2019年12月竣工的大华草场,以每吨200元的价格收购水稻秸秆。1公顷水稻产生的秸秆,能卖1000多元。

  和玉米秸秆相比,水稻秸秆处理更难。当地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秸秆可以粉碎还田,而水稻秸秆却无法还田。盘山村所在的东明镇又是双辽市水稻主产地。以往,村民们要么把水稻秸秆拉回家当柴火,要么就地烧荒。每到春季,如何防止烧荒给当地带来很大压力。

  盘山村扶贫第一书记于建平一直琢磨着怎么在秸秆上做文章,搞一个稳定可持续的项目。

  刘兴华以前做过草场生意,有出口资质,后来做了其他生意。于建平找到他,琢磨着能不能把项目再做起来。

  出口资质还在,工商许可也不用重新办理。几个人跑到大连港口仔细考察一圈,觉得秸秆加工项目有前景。“咱们的稻草秸秆品质,刚好符合日本一些和牛养殖企业的需求,用来加工反刍饲料。”于建平说,“贸易商收购意愿高,这个项目准行。”

  刘兴华有渠道、有资质、有经验,但缺钱。于建平和东明镇的干部把项目设想做成方案,向市里申请下来160多万元扶贫资金。定点扶持盘山村的双辽市人民武装部也拿出20万元帮扶资金。

  有了初始资金,村里的两公顷建设用地也派上了用场,一个秸秆加工厂就这么张罗起来。村里和刘兴华“约法三章”:项目由刘兴华承包,前10年每年给村里上缴18万元承包租金。此举充实了村里的扶贫资金。

  盘山村设置了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岗位,给他们开工资。残疾、重病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能得到分红。“这些钱都出自这18万元租金,秸秆加工项目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于建平说。

  盘山村的稻草纤维丰富,矿物质和各类营养含量高。“这里的气候和土质,造就了稻草秸秆的特殊品质,日本和牛爱吃。”刘兴华说。

  草场虽小,但每一包稻草砖都有标签,每一批稻草砖都经得起各类检验检疫,日本客户颇为青睐。大华草场这个扶贫项目,“吃”掉了盘山村大部分秸秆。于建平、刘兴华和几位村干部计划着,把产量再做大些,把收购半径再扩大些,把更多的秸秆卖到日本,让村民的生活更富裕。

相关新闻
三明尤溪:备足“粮草”

在尤溪,生产物资准备、农技培训、农机检修等工作正有序进行,为再生稻大规模育苗做足准备 台海网2月12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11日,在前一天接受连线指导后,林荣星就开始为新一年的种粮忙开了。   “专家在视频里跟我们说要登记好种子数量、备好农资,动员大家及时灌水溶田,统一浸种催芽。”10日,三明市尤溪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通过视频连线,指导水稻种植合...

每人3片 漳州长泰积山村免费为村民发放1.29万个口罩

下房自然村自然村组长骑着电动车,挨家挨户通知领取分发。 塘边自然村村民小组长为村民发放口罩 并教如何戴口罩 台海网2月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张雄敏 通讯员 林珠荣 王凯瑛 林少波 文/图)“……来领口罩,来燕新卖液化气这边领口罩,村里给每个村民发3个口罩!”2月2日上午,在...

守护村民健康 漳州长泰积山村免费为村民发放1.29万个口罩

每人3片 长泰积山村免费为村民发放1.29万个口罩 台海网2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张雄敏通讯员林珠荣王凯瑛林少波文/图)“……来领口罩,来燕新卖液化气这边领口罩,村里给每个村民发3个口罩!”2月2日上午,在长泰县积山村9组的路口,为避免集中领取人员过多造成交叉感染,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