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许多年以后,你是否还记得这个春天……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沈阳4月7日电 题:许多年以后,你是否还记得这个春天……

  新华社记者曹智、张非非、孙仁斌

  英雄之城武汉在艰难挺立两个多月后,即将重回烟火人间。

  打开家门,走进久违的春光里,你是否会发现繁花似锦,绿柳如烟,一切美好如昨。

  2020年从冬到春的经历,好像一场梦魇,痛彻心扉,恍如隔世。许多年以后,你是否还会记得这个春天,以及这个春天里14亿人的奋起和抗争?

  人物一:那年“0”岁的小“汤圆”

  【未来畅想】许多年以后,小“汤圆”已经长大成人,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通过增强影像现实,出差在外的他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远隔千里的家人。

  【疫线记录】小“汤圆”的爸爸、妈妈都是医护工作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妈妈有孕在身,爸爸张星辰作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小“汤圆”出生时,爸爸远在1800公里外的武汉雷神山医院通过视频直播见证了他的出生。没有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边,张星辰有些遗憾,但他说,国家安宁了,才有小家的团圆幸福。

  【时光寄语】最近,爸爸张星辰、妈妈孟霏正在准备小“汤圆”的满月礼,一家人想要好好拍几张“全家福”。“你出生时爸爸没能陪在你身边,在你今后的生活里,爸爸一定陪伴着你,让你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张星辰说。

  人物二:那年10岁的胡子涵

  【未来畅想】许多年以后,胡子涵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医生。他和同事们研发的药物大幅提升人体的免疫力,越来越多的疾病难关被攻克,人们对医护人员更加理解和尊重,医患关系也更加和谐。

  【疫线记录】2020年防疫期间,上小学三年级的胡子涵和家人一起“宅”在家里,除了上网课,他还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爷爷说,他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胡子涵把100元零花钱通过网络捐赠给武汉市慈善总会。那段日子里,一直爱打快板的他录制了防疫宣传视频,上传到网上,还被评为沈阳市抗疫理论宣讲员。

  【时光寄语】疫情仍未结束,胡子涵还需要“宅”在家里上网课,他感到有些憋闷。“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早点开学,早点回到老师和同学身边。”爷爷对他说:“认真、用心才能把知识学得更牢,才能把梦想变为现实。”

  人物三:那年25岁的任悦

  【未来畅想】许多年以后,沈阳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任悦如愿成为一名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那个时候,每个人将拥有一张像手机卡一样的“健康芯片”,实时显示个人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及时预警,提醒人们加强疾病治疗和传染病防控。

  【疫线记录】疫情期间,任悦到沈阳桃仙机场海关做疫情防控志愿者,测量体温、通道分流、登记旅客信息、维持负压隔离室秩序、引导核酸检测……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她,曾暗暗在心里“臭美”:和抗疫前线的英雄一样,我是不是也算是“抗疫小战士”了?

  【时光寄语】4月8日,武汉解除封城当天,任悦会去参加沈阳市皇姑区疾控中心的加试。“初试已经过了,我希望能早日加入医疗卫生行业。这个春天,我连那么可怕的病毒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年轻时的勇敢和纯粹,会支持我一直走下去。”

  人物四:那年30多岁的王迪

  【未来畅想】许多年以后,王迪已经退休。看着天空中飞舞着的快递飞艇、地面上穿梭往来的无人驾驶快递车,在楼道里来回奔走的送货机器人……他时常感慨:科技进步太快,让人应接不暇。

  【疫线记录】作为京东沈阳圣元营业部的快递员,疫情发生时,王迪发现他负责的配送区域里包括防疫定点医院。那些日子,他要求自己,凡是医院的快递一定优先配送,那可能关系着人命哩,马虎不得!初春很冷,街头空荡荡的。除了给医院运送很多医疗器械等快递,他还给普通市民送菜、送食品。

  【时光寄语】王迪现在每天仍奔走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为人们送去一个个快递包裹。“疫情还没有结束,我能做的就是更快更好地把货物送到人们手中。每一个包裹里,都有着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呢。”

  人物五:那年将满40岁的贾佳

  【未来畅想】许多年以后,贾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大夫”。他一边治病救人,一边带了许多医学生。远程教学、AR教学打破了大学校园的围墙,普通市民都可以旁听一些网络医学课程,增强疾病预防常识,网络求医问诊,或者随时远程接受治疗。

  【疫线记录】作为辽宁省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贾佳在武汉奋战了56个日日夜夜。初到武汉时,他们一天接诊了36个重症患者,那一天,让他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有多强大,也感受到只要有决心,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刚返回家乡沈阳不久的他,还在集中隔离观察。知道武汉即将解封的消息,他由衷地为这座英雄的城市感到高兴。

  【时光寄语】贾佳仍然在隔离点接受医学观察。“隔离期满后,我们会第一时间以健康的姿态重返医疗岗位。这些天我也在回想,我用两个月的拼搏,换来一生珍藏的记忆!作为一名医生,我参与了那样一场气吞山河的战斗,此生无憾!”

  人物六:那年52岁的王哲

  【未来畅想】许多年以后,曾任沈阳市和平区中山社区党委书记的王哲已经退休在家。物联网、智能社区已经普及,通过人工智能,就能顺利实现人脸识别、远红外线测温、身体健康状况上报等工作,当年需要进门入户统计居民健康状况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疫线记录】疫情发生后,王哲带着15个社区干部负责28个非物业管理老旧小区、2800余户居民日常防控工作。一开始她心里直打鼓:就我们几个社区干部能把2800多户居民看在家里不出门?!关键时刻,200多名居民党员、群众主动参战,严把小区出入口、挨家挨户走访、测体温、统计居民健康状况……经历那次疫情,社区干部和居民的距离更近了、感情更密切了。

  【时光寄语】王哲和社区干部们仍坚守在社区工作岗位上,为防控疫情继续努力,直至这场战“疫”全面胜利。“还不能松劲儿。尤其我们社区干部,绝对不能松劲儿,越是到临近胜利的时候,越要咬牙坚持。”

  许多年以后,这个国家和其中的人们,会铭记这段历史,那群向死而生、勇毅逆行的人们,也注定会被历史铭记。(参与记者:李铮、于也童、汪伟、高爽、包昱涵)

相关新闻
春暖花开 武汉在等你【长图】

从凛冬到暖春,武汉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按下“暂停键”到恢复“重启键”,75个日夜的守望相助,武汉完成了英雄的书写,昔日的江城又将恢复繁华。   武大校园的樱花、东湖绿道的垂柳、户部巷街头的小吃....万物复苏的武汉正在等你。 【漫画长图】春暖花开 武汉在等你

海外网评:武汉“重启”,为全球抗疫注入信心

4月8日零时,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与“封城”的紧急行动不同,全面“解封”会是一个渐进过程,目前武汉也尚未放开小区封控管理,但离汉离鄂通道卡口开封那一瞬,仍然是武汉城门重新打开的重要信号。从这一刻开始,“九省通衢”武汉重新连接与外界的交通。 时间的指针回拨至1月23日10时,武汉关闭所有离汉通道,第二天正是庚子年除夕。对一个拥有千万...

你好,武汉!

今天0点整 武汉市正式解除 离汉离鄂通道管控 这一天 距离1月23日武汉 关闭火车站等离汉通道 整整77天 在武汉西收费站 零点钟声一响 通道打开 车辆陆续离开武汉 在武汉武昌站 7日晚九点 已有很多旅客在排队候车 0点50分 列车准时发出 今天,武汉 等来了春暖花开 等来了云散月明 经历风雨 我们终于再次相遇 这是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令人振奋 但是,我们还不能放松 当前,...

武汉战“疫”中的铭记时刻

新华社武汉4月7日电 题:武汉战“疫”中的铭记时刻   新华社记者   滚滚长江水,巍巍黄鹤楼。   这里是决胜抗疫的主战场。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自去年12月30日武汉发布针对疫情的首个紧急通知以来,这场突如其来、举世关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已持续整整100天。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国各地勠力同心、星夜驰援,英雄的武...

进入4月后,武汉已经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继续治愈   进入4月后,很多迹象表明,武汉已经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机械钻头的“哒哒哒哒”的声在深夜的街头重新响起;扛着麻袋的务工者,陆续从汉口火车站走出来去坐公交车;摩的师傅已经开始在街边寻客,环卫工人又在除路边野蛮生长的杂草。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里,血液加速流动。   但在雷神山医院,垃圾焚烧炉里不时冒起的黑烟,还提醒着人们,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