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茶企复工复产遇人手短缺 湖南宁乡“云采茶”解燃眉之急(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志愿者在茶园采茶。 张卉宇 摄

  据了解,宁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发布“援茶企、采春茶”主题活动,招募志愿者助力茶企复工复产,不到两天便有500多人报名。

  宁乡市沩山乡是有名的茶叶之乡,共有茶园23000亩,年产茶40万斤,其中名优茶20万斤,综合产值8000万元,已建成生产性茶园15000亩,亩产值1000元至2000元;有机茶标准化茶园3000亩,亩产值达1.5亿元以上。

  当地还生产“沩山毛尖”系列名优绿茶、传统黄茶、红茶、黑茶等多种产品,其中“密印寺”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沩峰”“沩山”荣获湖南省著名商标,公共品牌“沩山毛尖”被收录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录,以沩山湘茗茶业、沩山茶业、沩山炎羽等知名企业为龙头,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茶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开发。

  志愿者在茶园采茶。 张卉宇 摄

  连日来,这批特殊的“采茶工”来到沩山乡的茶园里,为茶企解燃眉之急。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在枝叶间飞舞,一捏一提,采下娇嫩新芽。半天时间,400多亩茶园便采摘完毕。

  “在智慧宁乡App的文明实践云平台上看到这个活动,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宁乡市城郊街道的聂微注册成为宁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通过这个平台,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一目了然,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参加。”聂微说。

  在宁乡,像聂微这样的志愿者已经突破20万人。“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志愿者。”宁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彭娟介绍,通过智慧宁乡APP上开辟的“宁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云”端口,宁乡市创新打造了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服务队伍“买单”、群众再“评单”于一体的志愿服务供需“四单”机制,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今后,宁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继续分类分层分众开展扎实有效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志愿服务“扎根基层”,进到百姓“心坎里”。(完)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厦门集美志愿者线上致敬战“疫”牺牲英雄

小志愿者制作菊花,手绘菊花图。(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供图) 台海网3月31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今年的清明节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为了响应文明、绿色祭扫倡导,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3月27日至29日,厦门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举办“大爱无疆,感恩有你—...

滞留武汉台胞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唱响“我要和武汉在一起”

台胞做起小区志愿者(图片来源:武汉市台办)   在全国人民齐心抗疫期间,有这样几位台胞,他们虽然因为疫情被滞留在了武汉,但在得到当地政府帮扶后,他们走进社区做起了志愿者,他们还创作歌曲,唱响了“伟大的中国 是我的母亲”“我要和武汉在一起”……   在滞留台胞摸底排查中,武汉开发区台办获悉,有8名来自台北市、台中市的台胞(吴明峰、赵志强、孙鹏富...

台资茶企:茶园农耕忙,齐盼春茶香

防疫:分时段、区域间隔作业   “再过半个月就是采摘期。眼下,我们正在除草、施第二遍肥,全力保障新茶发芽生长,尽量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春茶产量的影响。”26日,在南靖县船场镇德利生态农场,台商曾武宾带着工人来回穿梭在茶树间。   2004年,曾武宾到船场镇坑头村办起高山生态农场,先后引种台湾新品种软枝乌龙茶、日本樱花等。目前,农场拥有茶园600亩,其中...

武汉三名“90后”抗疫记:“用我的方式,守护我爱的城市”

“以前我是被保护的人,现在我来保护家乡。”22岁的商超志愿者郑欣怡的这番话,道出了许多“90后”志愿者的心声。   疫情之下,他们扛起责任,奔向社区、商超、方舱医院、隔离点,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地方。   从前分不清五谷杂粮,现在能熟练分拣蔬菜;从前少做家务,现在能扛能挑;从前脾气急躁,现在懂得为别人着想……疫情防控阻击战中,“90后”迅速成长。   ...

这个春天,那一抹鲜亮的“志愿红”——陇原志愿者战“疫”记

面对疫情,甘肃省近50万人以志愿者的名义毅然“出列”,勇敢地站出来,为疫情防控奉献爱心、尽心出力。千里陇原,一抹鲜亮的“志愿红”,温暖了抗“疫”战场。他们穿着志愿者红色马甲,奋战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值守卡点、接送医护人员、为居民测量体温、为街坊邻居买菜送药、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以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