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这个春天,那一抹鲜亮的“志愿红”——陇原志愿者战“疫”记(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甘肃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春节期间,一个叫做“假期在线辅导”的微信群在漳县四族镇四族村“火”了起来。

  建这个群的是杨家三姐妹。大姐杨丽娟1997年出生,现就读于甘肃农业大学;二姐杨青青1999年出生,在中南大学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杨粉粉是小妹,在井冈山大学读大一。

  因为疫情,学校推迟开学,村里不少孩子的学习成了家长最头疼的事。杨家三姐妹作为返乡大学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商量着建立了“假期在线辅导”微信群。姐妹三人根据各自的专长进行分工,杨丽娟主要负责语文,杨青青挑起数理化课程的担子,杨粉粉英语成绩突出,就成了群里的专职英语辅导员。

  日复一日,姐妹三人以认真和耐心辅导孩子们的学习,赢得家长点赞。三位年轻的大学生说:“我们去不了武汉,但我们可以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四族村村委会副主任、妇联主席王粉连眼里,这三位稚嫩的“老师”还是孩子。“孩子们主动要求加入到村口监测点的值班队伍,一值班就是大半天,我看着孩子们冷,让她们回家去,她们还不走,你猜她们说啥?她们说‘你都不冷,我们也不冷’。”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我感觉自己还是个学生、是个孩子。”王浩东说。

  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些“90后”“00后”大学生迅速“长大”,展现出勇敢、独立、坚强的青春形象。

  在福建读大学的张文彦,春节前回到兰州家中,居家进行自我隔离期满后,立即到社区报名参加社区的防疫工作。她说:“作为青年人,我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只要社区需要我,只要学校不开学,我就每天到社区报到,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甘肃医学院学生赵国颖,母亲是一名医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母亲在岗位值守,赵国颖成为天祝藏族自治县一名青年志愿者。她说,希望自己如萤火虫一般的微光,能够为更多人照亮前行的路。

  一声声“我报名!我参加!”透着坚定,一支支青年志愿者队伍火速成立,越来越多的返乡大学生,吹响了青年志愿者疫情防控的集结号,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这场战“疫”中顿悟责任,走向成熟,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

  爱心,默默地奉献 

  不论是在平凡的日常,还是在危急关头,总有人默默地奉献光和爱,传递爱和温暖。富有勇气、充满责任感的奉献者,此刻就是令人敬佩的战士。

  2月中旬的一个傍晚,兰州市正宁路社区书记张丁丁接到一个电话,听得出对方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有点羞涩地问道:“我想当个志愿者,但我是外地人,可以吗?”

  “当然可以。感谢您的爱心!请问您的时间及志愿的方式,我们这边目前需要电话志愿者、卡口点志愿者、宣传志愿者等,您想做哪一类志愿服务呢?”张丁丁在电话中回复道。

  “我文化程度不高,宣传之类的工作我可能做不好。”可能害怕这样说被拒绝,小伙子急忙补充,“我没多少文化,可是我有力气,晚上6点到凌晨2点我都有时间,社区需要我干啥都行!”

  电话里,他还说,自己租了个小房子已经住了7个月。“我不是兰州人,但是很爱这座城市。”

  打电话的这位朴实的小伙子叫王全军,一位普通的外卖“小哥”。就这样,他的身影温暖了兰州市徐家巷巷口的一个个夜晚。

  普通的外卖小哥,在逆行时,青春的光华如此耀眼!

  1月26日,正月初二。一名男子急匆匆来到天水市秦州区中城街道伊民巷社区,一进门就说:“我想加入志愿者队伍,为疫情出一份力,我啥都可以做,哪里有需要,就派我去哪里。”

  他叫杨根堂,普普通通的社区居民。

  从这天开始,杨根堂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一个红马甲,一个口罩,就是他的全部装备。早上摸底排查宣传防疫知识,中午对小区进行消杀,晚上到小区执勤点值班,这是他每天的行动轨迹。

  天水市玉泉花园和物资局家属院共有180户居民,其中还有个“三无小区”,基础设施差,租户多,人口流动性大,入户摸查工作难度大。

  “最害怕眼睛不够‘尖’,流动人口随意出入。”杨根堂告诉记者,“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街坊邻居都熟悉,我来值班再合适不过。”

  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发出同一个心声:我们不是观众,我们要去一线。

  1月30日,庆阳宝石花公益服务中心会长郭越在微信群里发出倡议,希望志愿者参加服务,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

  志愿者汪永斌就是响应者之一。

  当时,庆阳已经出现确诊病例。抗疫一线口罩等防护物资比较紧张。为此,郭越、汪永斌确定了他们的志愿服务方向——为保障防护物资尽一份力。

  汪永斌说,他加了很多中间商,每天讨价还价,比货验货;他们一家一家比对资质、价格。那些天微信每天能响几百次,一旦“抢”上口罩就欣喜若狂。他们先后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到KN95口罩300多个、募捐到170多个,购买到一次性医用口罩1200多个、募捐到300多个,同时购买了一批消毒液、酒精等防护用品及食物。

  物资到位了,志愿者们开着私家车,将物资送到疫情监控卡点、医院。

  “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感动着我们,我们想要服务社会,帮助大家。”郭越说,这场疫情让他和同伴们对志愿者精神又有了全新的感悟。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相关新闻
浙江280余万名志愿者用爱筑起防疫墙

“阿姨,我把饭菜送来了!”在浙江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吴牙社区的助老员吴惠芬将热乎的饭菜送到86岁老人陈兰清家中……作为“红色快送队”的一员,吴惠芬每天都要为街道的独居孤寡老人送去饭菜。   为防控疫情,长庆街道不少社区的老年食堂暂时歇业,位于下城区的“武林大妈”平安志愿者服务团队发起成立“红色快送队”,成员包括楼道党员、助老员、热心群众等,...

“基本阻断”将极大提振全体国人抗“疫”信心!

3月2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形势作出了最新判断,“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这样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是对全国两个多月抗“疫”工作的充分肯定,更为国人注入了一支坚持到底不放松,迎接最终胜利的“强心剂”,将极大提振全体国人抗击疫情,迎接最终胜利的信心!   “基本阻断”是对国内疫情形势持...

厦门老字号餐饮商家“分餐”堂食:助力疫情防控 传递餐桌文明

台海网3月25日讯 据厦门广电网报道 现阶段,不少餐饮商家已经恢复堂食,为了保证客人的用餐安全,一些老字号餐饮商家自发对堂食标准进行了“升级”,提倡客人以分餐制的方式品尝用餐。   在中山路的这家老字号小吃店里记者看到,烹制橱窗前、用餐墙壁旁都贴有漫画小提示,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号召客人以“分餐”的形式品尝美食。服务员介绍说,平日里像花生汤、炸枣...

防堵境外输入,要在“闭环”上抓细抓实

近期我国每天新增数十例境外输入性病例,并且北上广均出现了境外输入关联病例,这意味着我国严防境外输入这场战“疫”,正面临严峻形势。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增加,给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必须要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   自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大流行以来,全国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