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绿色贷款”激活乡村产业助脱贫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西安3月24日电(记者姜辰蓉)在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尧生镇,姚明强正组织人手将一箱箱苹果装车,准备销往外地。此时这里塬上的苹果树还未进入花期。

  “这是去年的果子,现在水分、甜度都很好。自从两年前建起了4000多立方米的气调库,苹果就能储藏起来,打时间差,等价格好的时候再卖。不用担心集中上市造成的贱卖。”宜君县诚信果业公司负责人姚明强说。为了建这个500吨规模的气调库,3年前姚明强“大手笔”贷款145万元。这并不是他的第一笔贷款。

  2008年,为了改造自家的6亩地种苹果,姚明强在宜君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贷款3万元购买树苗和农资。“靠这笔贷款我算是起了步,随着果树陆续挂果进入丰产期,高峰时期一年能挣十一二万元。”姚明强说,“挣到钱,家里日子渐渐好起来。”

  渐渐附近的人们都开始种苹果,一个个果园连成片,当地还建起了苹果交易市场。姚明强又从中看到了新的商机,2014年,他再次向信用联社贷款15万元。“用这笔钱,我在交易市场中建起了两层门面房做苹果销售。二楼还专门给客户留了客房。”他说。眼光精准、服务贴心,姚明强的苹果销路比别人都好。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62户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

  近年来,尧生镇的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许多农户却因为缺少仓储设施而犯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姚明强再次向信用联社申请贷款用于苹果气调库。

  “这次贷款很快就发下来了,给我们企业解决了大问题,增强了盈利能力。”姚明强说。2019年,合作社每户贫困户分红1200元,与往年分红三五百元相比,实现了翻番。近年来,合作社为贫困户共发放免费农资和分红46万元。

  据宜君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程义平介绍,信用联社为姚明强发放的是农业贴息贷款,这是国家诸多支农优惠政策中的一项。信用联社通过用足用好国家优惠政策,以金融这个“源头活水”精准“滴灌”、长期“滋润”,不仅帮助姚明强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也有力支持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为了实现精准“输血”的目标,有关部门2016年启动“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为许多农户带来了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是指基层银行业机构与农牧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共同完成对农牧户和城镇居民的信用评级、贷款发放及贷款管理。

  今年45岁的周良臣是宜君县湫沟村村民,去年他想对自家11亩苹果园进行改造。“我家果园都是老品种,果子销路不好,卖不上价。我就想改良成矮化密植的新品种。”周良臣说。足不出村,周良臣就顺利办理了一笔5万元的贷款用于改造果园。

  这得益于湫沟村建立的“双基联动”站,村委会主任田金义也是“联络员”。“过去村民办贷款,得去县城信用社申请,信用社再派人来实地考察。一来一去时间长、效率低。2017年村里建了‘双基联动’站,全村241户村民需要贷款只需要来村委会申请,村委会进行初步审查,网上就可发放贷款,有需要信用联社再来人查看。这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也让群众少跑了路。”田金义说。

  湫沟村贷款办理记录显示,2016年以前,村里贷款量约为300万元,2019年贷款量达到56笔、761万元。“过去村民外出打工多,产业发展少,贷款需求量也相对较少。现在,农业优惠政策多,加上贷款更方便,不用为资金投入发愁,许多村民都返回发展产业。”田金义说。

  有了惠农贷款支撑,湫沟村不仅建起了养羊场、菌棒加工厂、环保砖厂,还发展上千亩的苹果园和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产业发展,湫沟村27户贫困户已于2019年实现脱贫。

  “按照中央要求,金融精准‘输血’,才能有效激活农村产业的‘造血’功能,真正助力脱贫攻坚。”程义平说。宜君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79户、7524万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34户、2670万元,有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目前,宜君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6万余亩,姚明强今年又有了新想法:“我想贷款再建一座容量更大的气调库,帮助果农们储存苹果。让大家辛辛苦苦种的苹果都能卖上好价钱!”

相关新闻
加快复工复产 擂响脱贫“战鼓”——宁夏最后一个未脱贫摘帽县复工复产见闻

在位于宁夏西吉工业园区的宁夏金曜塑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伴随着机器隆隆声响,一张张透明薄膜吹塑成形,自动缠成卷筒。很快这些农用地膜将被运往春耕备耕的田间地头,帮助农户赶农时保墒、播种。   固原市西吉县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后一个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有4340人在贫困线上挣扎。记者日前跟随中办国办复工复产调研宁夏组...

“脱贫保姆”五千里“送亲”到工厂

49小时,2600公里,黑龙江省青冈县41岁的贫困户刘清战,这辈子第一次坐“专车”出省打工。   大兴安岭南麓特困连片区的春风仍寒,热炕头上的刘清战却坐不住了——没活儿干,坐吃山空,再掉“穷坑”里就难爬出来了!   今年2月底“摘帽”的青冈县,是黑龙江省最后一批退出的国贫县之一,至今不通火车。地少、田薄、多盐碱,外出打工是这个传统农业县不少乡亲脱贫的...

俄媒:中国精心描绘脱贫攻坚全景长卷

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3月21日发表题为《北京示范如何消除贫困》的文章称,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便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使命,今天的党员必须继承老一代人的事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需要在党内开展大量的教育工作,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撷取了几则来自基层的故事,现将内容编译如下: 地处西南的贵州是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

扎根脱贫一线 贡献青春力量

晋美介绍吞达村生产的品牌藏香。   本报记者 袁 泉摄   冯克超(右)和贫困户梅友芝一起摘除草莓的老叶、病叶。   资料图片   谢良勇(左)、谢勇在采摘羊肚菌。   资料图片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

推动乡村文化脱贫的五个维度

作者:李淑敏(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医学院医学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