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夜袭800公里送菜入鄂,他们用善心写成“勇敢的路”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如果不是农民朋友多,我不可能在1月31日就筹集到10吨大白菜、5吨娃娃菜送到湖北仙桃。”34岁的李哲亚快人快语。

  他在疫情中坚持往湖北送菜,也是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4年度创业中国年度公益人物、北京市青联委员。他曾在清华大学一个餐厅传菜,在学生的帮助下考上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后成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副总,年薪从1万多元涨至20多万元。为了帮助更多传菜员、厨师、保安实现梦想,他创办了农民工培训班,又因为培训班学员反映“家乡农产品烂在地里没人要”,创办北京家乡来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为农民卖滞销菜。

  李哲亚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办公(3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用李哲亚自己的话说,他是见到别人有难心里就不痛快的人,更重要的是,他能把帮助人的事儿干成,而且坚持干下去。

  武汉封城之后,李哲亚天天刷新闻,就想为湖北做点什么。1月30日,他看到新闻报道,说武汉的大白菜卖到20元一棵,蔬菜特别紧缺。

  “这是我们擅长的事情啊,我当即决定为灾区送菜。”李哲亚说干就干。他先联系了共青团仙桃市委员会,仙桃市希望他们送一些容易储存的蔬菜。

  那个时候,全国不少农村封路了,菜收不上来。李哲亚和团队在河北邯郸走了50多户农民家,收了5吨娃娃菜,从山东莘县收了10吨大白菜。菜有了,车又不好找。一说去湖北,好多货车司机都不敢去,好不容易才拜托莘县农民找到了货车。

  1月30日是大年初六,天还很冷。李哲亚和团队伙伴们连夜奋战,把蔬菜外边的烂叶扒掉,把“白菜心”留给正在疫情中煎熬的人们……白菜冻得硬邦邦的,摸到手上一会儿指头就没知觉了,只觉得手发痒。身体冻僵了,但大家心里火热——虽然此行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灾区人民的心却义无反顾。

  1月31日下午,李哲亚和“家乡来客”的合伙人——“水木年华”歌手缪杰押车前往湖北。

   

  李哲亚和团队所捐出的第11批蔬菜运往武汉(3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国内疫情此时正是最严重的时候。“手机上刷着疫情消息,车越往南开心里就越害怕,总想咳嗽。”李哲亚说,从河北大名到湖北仙桃有800多公里,高速路上常常一辆车都没有,收费站看不到人,服务区也空荡荡的。

  为了缓解大家的焦虑,也怕司机开夜车犯困,缪杰就给司机打着电话一路唱歌。经历这一路的感受后,他还发布了一首歌叫《勇敢的路》——“……就算结局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次我绝不停步。”

  往灾区送物资的路趟出来了,就一批一批往里送。2月2日第2批,送了3000件隔离衣给武汉。2月6日第3批,送了9.5吨萝卜给潜江。2月7日第4批,送了9吨白菜给武汉。3月8日,第11批发往湖北随州的10.5吨胡萝卜、大白菜、西葫芦已经签收。李哲亚说,只要灾区需要,他们就从“家乡来客”销售的农产品中每份提出1元钱,坚持为灾区送物资。

  “责任没有终点。”李哲亚说,疫情以来,四川雅安的黄果柑、广西百色的圣女果、河南温县的山药、江西南昌的橘子都滞销了,迫切需要销路,他们又忙起来了,常常要工作到深夜……

相关新闻
农家姑娘返乡创业扶贫:铿锵玫瑰“绣”出最美半边天

今年26岁的农家姑娘侯佑林家住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新店村委会龙马山村。返乡创业三年来,带领1000余户贫困户3000多名留守妇女,一针一线绣出了通向美好生活的幸福坦途。   厚积薄发 刺绣走红穷村   侯佑林从小在做生意的父亲的影响下长大,好学能钻研的她,高一的时候就通...

听障人士防疫小锦囊 爱的分贝守护“美妙的声音”

2020年3月3日是第21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保护听力 终生受益”。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听力健康是我们彼此、与社会、与世界的连接;对于听力损失的人,准确、及时地干预可以促进他们获得教育、就业和社交的机会。   疫情之下,“勤洗手、少出门、出门...

【战地日记】“扶贫+战疫”的特殊日记

1月26至30日,疫情越来越严重,村里的防疫物资消毒液、口罩够不够,村里贫困群众家中有没有口罩、84液?我是党员,我应该为村干些事情;   2月1日,冒着疫情被传染危险,到村里慰问在坚守岗位的两委干部。虽然我不能战斗在一线,但是心和群众必须连在一起;   2月2日,村里的扶贫大棚该开始种蔬菜了,薄膜塑料覆盖了吗,这可是稳固群众脱贫的根基,作为扶贫干部我...

老护士长和她奋战在武汉的“孩子们”

“上呼吸机,开始心肺复苏。”经过30分钟紧急抢救,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一名危重症患者暂时转危为安。从重症病房走到清洁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高岚摘下3层防护面罩,压痕深深刻在脸上,汗水早已将头发湿透。   作为有着30年重症护理经验的“老兵”,50岁的高岚扛起了吉大一院第五批医疗队护理领队的重担。从2月8日开始,这支134人的队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