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山西黄河湿地用美丽生态为白天鹅迁飞“护航”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经过几个月的嬉戏,数以万计的白天鹅陆续结束在山西黄河湿地的过冬之旅,成群结队飞回西伯利亚。水草丰美、生态持续改善的黄河湿地,已经成为白天鹅最好的迁飞保护地。

  占地6000多公顷的山西平陆黄河湿地是我国白天鹅三大越冬栖息地之一。每年冬天,上万只白天鹅都会从西伯利亚来此过冬,把这里变成一个巨大的“天鹅湖”。

  “白天鹅生性敏感,以前都躲得远远的,现在敢接触人了,要是你给它喂食,它还会围着你转。”已经担任了10多年巡护员的何建喜说,现在村民的保护意识很强,即便看到白天鹅到地里啃麦苗也不会驱赶它们。

  平陆黄河湿地白天鹅最多的时候是在每年元旦前后。平陆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杨云格说,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白天鹅到这里过冬,最初只有一两千只,去年达到了约1.2万只。

  在平陆,“少开发、多保护”是近年来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杨云格说:“我们汲取了过去为了短期效益赶走白天鹅的教训,要把黄河湿地打造成白天鹅越冬的永久家园。”

  10年前,平陆县曾有人投资数百万元在黄河湿地围造人工湖养鱼,并布置了插鱼排、网箱等。可入冬后,白天鹅却迟迟未归。村民们发现,不是它们不想来,而是水域开发破坏了湿地生态,白天鹅“有家难回”,只能在空中盘旋。

  得知这个情况后,平陆县政府立即拆除了湖面的养鱼设施,由财政出资购买玉米、白菜等饲料,派专人每天在河边给白天鹅撒饲料。几天后,白天鹅终于陆续落地栖息觅食。

  天鹅数量持续增多得益于当地湿地生态持续改善。为改善黄河湿地生态质量,平陆县在水中建了一道滚水坝,可以在丰水和枯水季自动调节水域面积及水位高度,保证白天鹅有足够的栖息面积。

  平陆县还在湿地旁边设立了两个白天鹅巡护站,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并安排专职人员全天候巡护,定点、定量投食。

  十几年前,坐落在平陆黄河湿地旁边的三湾村还是个穷村庄。如今,凭借每年冬天白天鹅吸引来的大量游客,三湾村已经端上了旅游“金饭碗”,全村人的生活彻底改变。

  曾担任过三湾村党支部书记的侯春安说:“以前我们需要不断宣传教育,现在家家户户开了农家乐,都意识到保护好白天鹅和生态就保护好了饭碗,村民们都自觉抵制破坏行为。”

  依托这个巨大的“天鹅湖”,平陆县正在建设投资30亿元的黄河金三角平陆大天鹅生态经济示范区,一期建成后预计全年可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相关新闻
鸬鹚成群结队来厦过冬(多图)

在园博苑,鸬鹚成群结队拍打着翅膀掠过水面。(本组图/林瑞奇 摄)   鸬鹚站在水中木桩上休息。   鸬鹚用喙梳理羽毛。   鸬鹚展翅准备起飞。   台海网11月2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上百只黑色鸟儿成群结队,从厦门岛上空飞过——鸬鹚又来厦门过冬了。由于有结阵飞行的习惯,...

找雪地代写、飞北方挨冻…南方人为体验过冬有多拼?

冬天到了,你家下雪了吗?什么,你还在穿短袖?   当北方小伙伴在大雪中冻得瑟瑟发抖时,一些南方城市却还是艳阳高照,甚至令人汗流浃背。为了能够感受真正冬天的气氛,南方的朋友们不仅在网上“云过冬”,在自家门前“造冬”,甚至亲自飞到北方城市挨冻……   南方人为了过冬到底都使了哪些招?跟着经纬君来看看吧!   雪地代写兴起,卖家一天挣上百元   为...

闽江河口湿地“退养还湿”近千亩见成效

湿地里的凤头麦鸡。 台海网1月15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记者昨日从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获悉,“退养还湿”近千亩养殖塘见成效——2018年冬季以来,湿地调节区水鸟同比增加超过1500只次。 这近千亩养殖塘,位于湿地保护区实验区潭头镇克凤片区,是中央财政林业发展资...

早晚温差大易诱发气喘 台湾医师支招助安心过冬

中新网12月6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每20人中就有1人有气喘病史,台湾医师提醒,近期早晚温差大,易诱发气喘发作,除正确用药外,保暖衣物不可少,运动前要充分暖身,别忽视咳嗦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降低因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   2013年调查发现,有5.1%的台湾人曾被医师诊断患气喘。20年前台湾每100万人约有3-4人死于气喘,近年气喘照护虽有进步,但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