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新冠肺炎重症隔离病房,有一位97岁高龄的婆婆,和自己的女儿、外孙女同住一间病房。经过近20天治疗,一家祖孙三代的身体状况持续向好,3月3日上午正式出院。
回顾起在医院治疗的日子,除了每日得到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让她们感到暖心的还有“一碗粥的情意”。
“初次见面时,婆婆只是静静地躺着。我们和她说话,老人也不应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孙伟举说,起初我们以为是婆婆听不习惯东北话,后来从她外孙女口中得知,老人平时在家喜好喝粥,不太吃得惯现在的配餐盒饭,连着几天没好好进食,情绪变得低落,话也越来越少。
“吃饭跟得上,抵抗力才会强。”了解到这一情况,支援武汉的黑龙江第四批医疗队领队赵长久和队员们特意跟院方协调,看能否给老人准备些流食。很快,婆婆的餐食中多了她“心心念”的稀粥。
“有一天早上我去查房,老人吃了3个小包子。配着粥,她还能多吃些青菜。”驰援的哈医大一院心内科三病房副主任李元十说。
考虑到婆婆年事已高,医疗队为她设计了专属治疗方案,从用药到饮食、营养补充,安排得很用心。李元十还把自己的蛋白质粉悄悄送给婆婆的家人,叮嘱她们给老人补充营养。
老人的外孙女说,这一段,老人吃得下去饭,脸色红润,精神头也好了,对出院很有盼头。每天早上起来,把头发梳得板板正正,手里拿着热水袋,坐在小椅子上,晒晒太阳。
“我们平时查房,就像哄孩子一样鼓励老人,跟她说‘好好配合治疗哦,就能早点回家了’。”李元十说,经过治疗,婆婆这一家三口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肺部CT影像学也渐好,逐渐达到出院条件。
因为穿着防护服,直到现在,老人还不知道这些为了她能吃上粥的“心心念”想了许多办法的医生们长什么样子。每次医生查房,婆婆都会拉着他们坐在身边,用手摸一摸医生防护服上写的名字,聊上几句。“虽然有时听方言也是连比划带猜,但有了互动,我们感觉很开心。”孙伟举说。
“看着婆婆刻满岁月沧桑的脸庞泛出微微红光,看着婆婆久违的笑容,我们都笑了,这是一种如此难得的幸福和快乐。”孙伟举在自己的战“疫”日记中写道,这一碗“稀粥”,是我们见过的最暖“治疗”。
“我们不只是医生,也是武汉人民的亲人。我们来,就是要帮助他们健健康康回家。”赵长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