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护士妈妈’麻烦再帮我照顾孩子14天”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月20日,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赵蕊(化名)(左)与婆婆(中)一起走出安庆市立医院北院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在社交媒体转发新华社发布的一条视频新闻。这条视频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一个家庭里的成人均因被确诊新冠肺炎住院治疗,已是密切接触者的两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当地医疗机构的6位护士承担起“临时妈妈”的责任,她们给孩子们冲奶粉、换尿片、洗澡洗衣服……照顾得无微不至。2月20日,孩子的妈妈赵蕊(化名)和婆婆康复出院了。她有两件要紧事:一是隔空看看两个年幼的孩子,二是见见孩子们的“护士妈妈”。在向就诊医院的医护人员道别后,赵蕊迅速登上前往安庆市迎江区集中隔离点的车。按规定,她还须在这里隔离14天。她的孩子们,也正是在这个隔离点的另一栋楼上。 来到孩子们的楼下,赵蕊激动不已。“临时妈妈”们将两个孩子抱在窗口的那一刻,她不断地招手,说着:“妈妈答应你们的,妈妈回来了!14天后我们一起回家。” 回到隔离房间,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赵蕊见到了两位“临时妈妈”朱艳和祖璐鹭。从她们的口中,赵蕊得知“临时妈妈”已经从6名增加到9名。“千言万语,现在只能跟你们说一声谢谢。”由于没办法拥抱孩子们的“临时妈妈”,赵蕊只能隔着2米的距离,给“护士妈妈”们深深鞠躬。“‘护士妈妈’麻烦再帮我照顾孩子14天,你们永远是他们的妈妈。”赵蕊说。新华社记者 汤阳 摄

  2月20日,在安庆市迎江区集中隔离点,“临时妈妈”章晓燕(左)和王四妹(右)给醒来的小宝喂奶。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一位护士的抗疫日记:来武汉后,我喜欢上了“希望”

(抗击新冠肺炎)一位护士的抗疫日记:来武汉后,我喜欢上了“希望”   中新网衢州2月25日电(记者 周禹龙)2月24日,结束了忙碌的一天,何双双终于有片刻“喘息”的空闲。她“提笔写下”,“正如钟南山院士含着泪花说的:武汉是能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 何双双写...

女儿、护士、小女生 她们是可爱的火神山ICU90后护士

孝顺乖巧的女儿、专业成熟的护士、活泼可爱的小女生,这是火神山ICU病房90后护士的三个角色。现在的她们,已经开始默默地担起重任。她们不知道这场战斗会持续多久,只知道,她们一定会拼尽全力!跟随记者镜头来认识她们。 话语虽夹杂稚嫩 但工作起来韧劲儿很足 忙碌的重症病房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紧张,但有序。 护士 伏雨佳:那个心电监控仪器上面的,像是一...

“临时妈妈”郑佳敏

新华社上海2月19日电题:“临时妈妈”郑佳敏   新华社记者周琳   “本人已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小朋友,无人照料,特委托居委会郑佳敏书记照料,衷心感谢,无以为报。”一份沉甸甸的委托书,交到了郑佳敏手里。   郑佳敏是上海奉贤区金汇镇齐贤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这个居民区是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老旧小区。从年三十上岗至今,郑佳敏的记事本上添了一项又...

生命的托付——一张小纸条背后的约定

康康(化名)的怀里揣有一张纸条,纸条是她妈妈写给素未谋面的医护人员的,“宝宝就是我的命,如果把宝宝救过来了,你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2个月大的康康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病例。10天前,她从潮州转院到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为人父母,我们见到这样一张纸条,都十分能理解宝宝妈妈的心情。”彭芬霞是主动请缨成为宝宝在隔离病房...

厦门护士驰援武汉错过外婆“最后一面” 含泪继续战“疫”

台海网2月17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再也没有外婆,永远都不会有外婆。人永远不知道,谁哪次不经意地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不会再见了。”这段充满悲伤的文字来自厦门市第五医院护士纪妙音的朋友圈,她也是第三批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之一。   外婆仙逝号啕大哭   “85后”的纪妙音是一名在读研究生。2019年7月进入厦门市第五医院工作后,她很快成为患者与同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