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走近玉树灾区最后一公里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西宁2月26日电题:走近玉树灾区最后一公里

  新华社记者李琳海

  雪,还在三江源飘舞。这是近10年来,牧民巴旦经历过最大的一场雪。确切地说,是雪灾。

  巴旦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1月以来,连续10余场的降雪使玉树雪灾严重,截至目前,已致2万余头(只)牲畜死亡,受灾群众超过10万人。

  杂多县阿多乡吉乃村三社巴群沟海拔4500米,距离县城20多公里,是全乡境内迄今为止仅存为数不多的不通路的村社之一。

  山高风大导致积雪深厚,积雪深度达25厘米,最深处比一个成人还高。机械无法进入,人工清雪保通工作进度缓慢。

  玉树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一年中只有冬、夏两季。今年农历正月初八,新华社首批赴玉树雪灾前线报道的记者驱车前往本次雪灾受灾最严重的玉树杂多、称多等县域。

  尽管早已耳闻玉树雪灾的残酷,到达现场后,记者更加切身感受到了灾损的严重,救灾的困难。

  沿途我们看到,被饥寒“绑架”的白唇鹿一头栽在雪地里,牧民家体弱的母畜和小牛犊因吃不上草有气无力。连续降雪和大风天气让费尽气力打通的“生命通道”再一次封堵。

  去杂多县采访当日,天空飘着大雪,能见度极低,白天路上运送草饲料的车打着双闪。

  记者的采访车辆不断打滑,甚至几次险些翻入路旁。夜晚赶路,采访车车门打不开,后来才得知,夜晚温度低,车外结了很多冰,车门被冻住了;公路两旁的牧道上,偶尔能看见吃草的马,它们的背上披着厚厚的棉被,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背上结了长长的冰柱。

  雪灾中,百姓利益高于一切。

  得知有牧户被困雪山,杂多县阿多乡党委、政府干部们秉承“生命至上”的理念,由乡党委书记文达才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求军乃联合带队,村社干部积极配合,上演了“高山雪地、马背运粮”的真情一幕。

  巴群沟风力时速达5级,骑马去村里的路上,由于风大路险,昔日自由驰骋的雪域马儿几次停下脚步。

  从一个雪坑到另一个雪坑,从一个山脊到另一个山脊,历经跋涉,干部们终于将御寒衣物和“救命粮草”送到了牧民更青昂加和才久手中,牧民眼含热泪。

  冰天雪地里,青海各级干部群众合力战胜雪灾的力量振奋人心。

  杂多县查旦乡长勒格才仁的爱人刚生孩子没几天,就匆匆安抚好爱人,赶赴岗位,他说:“我很爱家人和刚刚来到人世的孩子,但雪灾时,乡亲们更需要我!”称多县清水河镇党委副书记更尕东周做过肠胃手术,遇到严寒天气伤口就会疼痛不止,抗灾一线,他没有退缩。春节恰逢玉树州干部李元芳大喜的日子,从救灾现场返回后,他直奔婚礼现场。

  雪映党旗红,在山大沟深的牧区,马背救灾干部成了一面旗帜。

  康巴汉子扎西求德是玉树称多县扎多镇党委书记,前几日,他和村镇干部一起到该镇受灾严重的治多村、向阳村和革新村等,茫茫荒野被大雪覆盖。

  抗灾前线,12人、12匹马组成了雪灾应急联队。就在牧区这些连马都不愿意多走一步的地方,救灾干部们来了。

  玉树州称多县共有7个乡镇,为了能把糌粑、方便面以及棉被、毛毯等救灾物资送到受灾牧户家,在汽车无法通达的乡间小路上,扎西求德不得不骑上马。

  治多村海拔接近5000米,共有484户1786人,从县城往最远的牧户家近160公里。

  很多牧民居住的地方都没有通信讯号,干部们骑马到牧户家,送救灾物资的同时也能及时掌握受灾情况。

  采访时扎西求德对记者说,在一个较为险峻的路段,走在前面的马突然打滑,走在后面的马也受了惊,很多干部都重重地从马背上摔了下来,有些陷在雪地里的马是被干部们一起拉上来的。

  那一刻记者深深体会到:这些身先士卒的干部们,他们不仅用真情走到了救灾最后一公里,更是走到了最远一家牧户的心里。

相关新闻
东山解决农村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台海网11月29日讯 (通讯员 陈献文 记者 张雄敏 见习记者 吴佳慧)近日,东山县61家公办村卫生所医保刷卡结算系统全部开通,实现“医保村村通”。   据悉,公办村卫生所医保终端开通,村民只要带上自己的医保卡即可在家门口看病,看病费用直接结算报销,且公办村卫生所普通门诊不设起付线,均按照70%的比例予以补偿,单次补偿封顶50元,一个自然年度内门诊医药费最...

《最后一公里》引发扶贫干群共鸣

近日,反映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先进人物、事迹的主题影片《最后一公里》登陆全国院线,该片以真实人物、事迹为蓝本,用艺术化的视听手段“拍真事,讲真话,诉真情”,上映后引起了众多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干部群众的共鸣。   《最后一公里》以四川宜宾珙县珙桐村为背景,以喜剧的...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厘米”

工会十七大代表热议让工会的触角延伸再延伸——  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厘米”   “会员有来有走,体现了工会面临的形势不断变化,也意味着工会工作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职工走到哪里,工会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对照党中央致词和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的要求,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总工会主席殷文平代表结合自身工作产生了新的感悟。   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的...

年底前所有转供电电费“零加价” 厦门打通国家惠企电价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

台海网10月1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通讯员 陈文生)导报记者昨从厦门市发改委获悉,为打通国家惠企电价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国家发改委、省物价局和厦门市发改委对转供电环节的电价政策进行了全面规范,并明确规定,到今年12月底,所有转供电的电费都必须做到“零加价”。   据市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分表用电户(也称非直抄用电户),是指企业的...

集美工业学校南校区搬迁启动 两校整合进入"最后一公里"

满载教学设备的货车驶出集美工业学校南校区。 学校供图 集美工业学校新校区颜值高。 学校供图 台海网9月12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昨日,随着一辆辆满载教学设备和器材的货车驶出校园,集美工业学校南校区搬迁工作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两校整合进入“最后一公里”路程。   集美工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