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儿童类社会捐赠分类情况
2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2018年儿童福利与保护十大进展及六大发展趋势》,对我国儿童福利领域的最新动向进行了总结和研判,本报将其中重点进行摘录,以飨读者。
2018年儿童福利与保护十大进展
儿童福利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2018年是我国儿童福利与保护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尤其在困境儿童救助、未成年人保护、学前教育均等化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2018年,我国在儿童福利生活保障、教育发展、医疗健康、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引入社会工作五大领域共出台47份政策文件,普惠型、专业化儿童福利与保护体系建设取得进一步发展。
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基本形成
2018年中国司法大数据显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案件年均增长10.46%。2013至2017年,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呈总体上升趋势,从2013年的8.3万件增加至2017年的11.8万件,年平均增长率达10.46%。
2018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共同签署了《关于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的合作框架协议》,在依法办理案件的同时,建立跨部门、多专业的社会支持体系。3月,最高检印发《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意见》,八类司法过程中陷困境未成年人将获国家司法救助2018年底,最高检设立未成年人检察厅,由第九检察厅专门负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全覆盖
2018年7月1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自此,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有了专项政策规定。全国各地发文落实国务院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31个省份均在本地下发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意见。
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提标
2018年各地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明显提高。从全国情况看,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比上一年增长10.1%,社会散居平均保障标准比上一年增长8.2%。
此外,全国22个省份探索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北京、天津等19个省份明确保障标准。重庆、内蒙古、广东3个省份建立省级专项保障,黑龙江、广东明确提出建立津贴的自然增长机制。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成效凸显
2018年,各地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截至2018年底31个省份全部出台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政策规定和保障措施。2018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启用,31个省区市全部完成农村留守儿童信息采集及数据录入工作。同时,地方多举措积极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加强财政投入力度、注重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儿童白血病救治机制初建
2018年,我国儿童白血病救治管理工作机制已初步建立。2018年8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儿童白血病救治管理工作的通知》,启动儿童白血病救治管理工作。这是我国第一次出台专门针对儿童白血病救治的政策文件。至此,通过完善诊疗服务网络这一途径来攻坚儿童白血病的举措正式进入国家法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16个省份的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对《通知》要求搭建本地儿童白血病诊疗服务网络。
各地出台奖补政策推动学前教育
2018年,26个省份出台奖补政策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截至2018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河北等26个省份在全省或省内部分地区出台奖补政策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中11个省份出台了奖补措施,在普惠性幼儿园奖补政策的探索方面领先全国,推动了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效缓解“入园难”。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民办教育
2018年,多省份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教育,教育基本公共资源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2018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12个省份出台省级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我国儿科医联体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经建立儿科医联体28个,东中西部儿科医联体的设立分布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