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微公益 >> 资讯传播  >> 正文

春运志愿者——最温暖的陌生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疆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在春运的人潮中,除了步履匆匆的赶路人,还有一群不辞辛苦的志愿者。在机场、火车站,他们接过年迈者手中的行李,为找不到候车室的人带路,为身体不适的乘客送药……他们用点滴行动照亮了一条条回家路,温暖着一颗颗游子心。 

  “请把您的身份证放在这里,按‘互联网取票’……”1月25日,铁路乌鲁木齐站一楼大厅内,在志愿者常雪薇的帮助下,一名准备前往山东的乘客通过自助终端顺利取票。 

  常雪薇是新疆师范大学派往铁路乌鲁木齐站的首批30多名春运青年志愿者之一,每天10时起,她们就开始坚守在各进出站口和售取票机前。常雪薇用“马不停蹄”形容一天的工作。 

  “志愿活动是个体力活,一整天屁股都挨不着板凳。”常雪薇笑着说,“第一天吃饭时我还惦记着减肥,第二天直接多加了一份米饭,不然未到下班时间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 

  几天来,到了下班时间拿出手机看谁走的路最多,成了年轻志愿者们的习惯。打开常雪薇的手机“微信运动”,平均每天一万多步的记录显示着她不凡的“业绩”。 

  春运40天,新疆医科大学的杜青月将和同学们坚守在志愿者的岗位,为往来乘客提供医疗服务。 

  “我们主要为有需要的乘客做简单的检查,如果初查问题不大我们会及时处理,问题严重的我们第一时间联系送医院救治。”杜青月说,“虽然志愿者的工作辛苦,但我们都把它当作一次非常难得的社会实践,为春运服务工作尽一份力。” 

  “我第一次坐飞机,志愿者不但帮我拿行李,还帮我取票,送我上飞机,我心里暖暖的。”25日,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准备前往四川过年的杨秀宗老人告诉记者。 

  为杨秀宗提供志愿服务的是25岁的杨羽凡。她和其他11位志愿者是新疆机场集团的青年志愿者,在春运期间,将面向春运旅客的普遍性需求和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群体,开展引导咨询、秩序维护等服务。 

  “乘客的每声道谢都让我心里甜甜的。”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T2航站楼,志愿者聂建文一边帮一位抱小孩的女士办理自助值机,一边对记者说。 

  聂建文是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安全检查总站安检员。自春运启动以来,他利用上班前、下班后等时间,在机场提供志愿服务。他每天志愿服务的时间有五六个小时。 

  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一个个身着红色工装的“及时雨”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 

  “春运人多,多亏志愿者帮忙,太感谢他了。”准备回陕西过节的李荣英告诉记者,一到出发大厅身披绶带的志愿者就带着她们办理登机手续,觉得温暖极了。 

  “助人是快乐之本,当我的服务能让别人更快乐时,我也觉得幸福。”青年志愿者陈昊炜说。(记者 于熙 魏红萍 赵春华) 

相关新闻
安徽铜陵:志愿者温暖一座城

“90后”小伙高磊是土生土长的安徽省铜陵市灰河乡人,2017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为太阳村一名基层工作者,并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行列,为2000余名村民提供服务。如今,村里乡邻遇到事总会找高磊商量,请他出主意。   在安徽铜陵的社区、街头、乡村,像高磊这样的志愿者已经有一万多人,平均每180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他们奔波的身影、持续不断的活动...

春运路上的年轻“马甲”

新华社南京2月11日电(记者何磊静)一对民工夫妻在熙熙攘攘的苏州火车站盯着大屏幕,满脸焦急……“您好,我是青年志愿者,请问需要帮忙吗?”快步上前的吴诗俪说。   吴诗俪一身“橙马甲”,是常熟理工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这是她第2次放弃寒假休息服务春运。她不仅迅速帮这对夫妻找到了检票处,还帮忙搬运行李,之后没等人说声感谢,便匆匆“消失”在了人群里。 ...

铁路摄影师镜头中的春运九年

热闹的团圆饭仿佛还在昨天   当父母往你的行李箱塞满食物   念叨着过年过年,转眼年已过   你便要再一次踏上旅途   将他们不舍的目光留在身后   想来春运存在的意义   就是为了让无数在家与理想中   来回奔波的中国人,不留遗憾   春运返程中的人们。   在铁路一...

让我做你的眼——志愿者助盲人踏上“春天的旅程”

新华社长沙2月13日电(记者 史卫燕)大年初七晚九点,谢文井踏上了回深圳务工的旅途。在候车室,接到谢文井的志愿者来到他身前放低肩膀,谢文井收起盲杖,将右手搭在志愿者身上。   这样默契的画面显然不是第一次出现。从送站到帮助购票、接站,湖南常德火车站的“小柳树”们为盲人朋友提供服务3年了。   “小柳树”客运服务品牌是常德火车站一支由铁路职工、大学...

隧道“保洁员”,全力保春运

原标题:隧道“保洁员”,全力保春运   合武高铁墩义堂站内,技术工人们对道岔顶铁不良问题进行处理。   南 木摄(人民视觉)   子夜时分,接触网作业车的大功率灯光,将“青云山隧道”几个字照得透亮。“注意,来水了!”接触网工沈传营拿着高压水枪,对着工友们大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