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慈善书绘着许多故事、许多亮色、许多感动——平凡与伟大以慈善之义融为一体;历史与现实以慈善之光相映生辉;暖心与热土以慈善之爱交相呼应;故去与新生以慈善之美相互致敬。
2018,位于新时代的坐标,中国慈善被赋予新的空间、新的机遇、新的使命;2018,中国慈善砥砺奋进,行路致远,为新时代增添着新的光彩、新的感奋。
乘十九大东风
奉新时代使命
党的十九大是标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座里程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精准定义,为中国慈善事业确定了新的使命与责任,即通过规模化、制度化、持续性的慈善行为,不断平衡与弥补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促进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们充分发展,分享改革红利,共享社会福祉,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千年之梦成为现实。
2018年,全国各地、各级慈善组织广泛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踊跃将自身工作与社会进步、国家大局、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到一些身处管理岗位与基层一线的慈善工作者,他们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秘书长边志伟说:“社会组织是新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扶贫济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之一,我们在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8大方面作出了自身应有的贡献。”
河南省慈善总会会长邓永俭说:“十九大报告彰显了慈善事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慈善组织与慈善工作者指明了新目标,绘制了新蓝图,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江西省慈善总会会长洪礼和说:“新时代为慈善工作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积极投身扶贫攻坚大业,不仅扩大了慈善本身的内涵,更赋予了她崭新的时代特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是所有中国人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的使命责任。”
海南省慈善总会会长张海国说:“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1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实施慈善项目,使10余万人次的困难群众得到救助。”
2018年度全国慈善会基层慈善工作者先进事迹推荐入围者,中华慈善总会新闻慈善促进会项目部主任、党支部书记高娜说:“发扬敬业精神和弘扬慈善理念相辅相成。支部工作与专业工作使我不断成长进步,为中国慈善事业贡献力量是我无上的荣耀。”
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提名者、嘉峪关市慈善协会俞新梅说:“新时代对慈善工作的要求是一种全新升级。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固有的经验与方式方法,更要将慈善工作与传统文化、社会文明及未来发展融为一体。”
《慈善法》绘制蓝本
配套法规补足拼图
2018年,《慈善法》深入运行,影响日隆。与《慈善法》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与行业规定陆续出台,为中国慈善法规体系填补了一块重要拼图。
1月12日,《慈善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制度的建立,使慈善组织运作更加透明化、标准化;2月11日,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40个部门和单位联合签署《关于对慈善捐赠领域相关主体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将慈善领域纳入社会信用管理总体范畴,加速推动慈善事业成为社会“绿色事业”,慈善组织成为“绿色组织”,慈善项目成为“绿色产品”,慈善从业者成为“环保卫士”;9月1日,《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正式实施,对慈善组织信息的公开主体、公开平台、公开方式及公开内容等作出规定,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义务与责任进行细分,为历时20年的探索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10月30日,民政部发布《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为慈善组织保值增值行为划定了范围、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底线及红线。
2018年,《志愿者服务条例》开始展示强大的推动力,为志愿服务提供了保障与激励,使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活动主流,质量不断提升,意义不断扩展。
2018年,《慈善信托管理办法》的效用开始显现,慈善事业的内涵正从传统赈灾、扶贫、医疗等向着更广阔多元的教育、环保、科技等领域扩展。
2018年,全国各地与《慈善法》配套的综合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加速出台,慈善组织及其活动制度逐步成型。继首部地方慈善法规《江苏省慈善条例》出台之后,《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正式实施,安徽省将于2019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办法》;《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正在修订,还有如陕西等省综合性慈善政策已面向公众征求意见。
《慈善法》起草工作团队负责人、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原主任于建伟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催生了慈善事业的新业态,使之日益呈现出规范化、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慈善活动日益规范,依法行善、依法促善、依法治善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按规矩办事、把好事办好,逐渐成为业界自觉。”
万千河山竞小康
华夏大地攻坚忙
2018,精准扶贫的关键年,慈善组织的发力年。
从暖春南疆到寒凝北国,从苍茫边陲到广袤中原,从黄土高坡到白山黑水,从僻远乡舍到各族村寨……全国各地慈善组织投身扶贫攻坚的脚步日渐提速。服务国家大局、服务民生之需的慈善本义被格外彰显出来。
多彩贵州,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王健林与万达集团通过总会投入10多亿元善款,持续对口帮扶国家级贫困县丹寨县。“造血式”精准扶贫项目“丹寨万达小镇”带动了当地20多个产业的发展,直接与间接增加就业岗位2.4万个。万达集团还创建了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力争以扶智实现脱贫。作为精准扶贫样板项目,“万达丹寨包县扶贫”荣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彩云之南,第5个扶贫日之际,“以茶为媒·精准扶贫”活动启动,以构建带贫帮贫机制助力普洱、临沧、西双版纳等普洱茶产区12.53万户、46.22万建档立卡贫困茶农脱贫致富。
绿色海南,“精准扶贫 万人光明行”慈善救助项目在海口、儋州、文昌等地协同推进,自2018至2020年间将为10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助其解除疾病之痛、黑暗之苦。
红色江西,“善济江西 脱贫攻坚”慈善扶贫专项工程正在全省25个国定贫困县展开,“刨穷根”“栽富树”“扶自立”,多个慈善项目已成为贫困乡村的“聚宝盆”与“摇钱树”。村民生活大为改观,从前难抵风雨的土坯房变成了漂亮的砖瓦楼,崎岖坎坷的泥石路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乡亲们都说如今“敢看病”“敢买肉”了。
西北宁夏,“慈善之光——大病救助”“幸福之光——孤儿励志奖学金”等8大慈善项目正在展开。原有11类救助病种扩大至所有重特大疾病,救助对象扩增至12个脱贫县(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东北吉林,23个慈善救助项目正有序实施。以低保、残疾、特困、优抚对象为主要目标,吉林省慈善总会联合省内20余家医院,针对40余种重特大疾病实施援助。
中原河南,一条富于特色的慈善之路正在延伸。作为第十届“中华慈善奖”获奖最多省份之一,一年来,河南省慈善总会共募集善款善物价值14.76亿元,发放15.52亿元,救助困难群众近30万人次。
西南四川,四川省慈善总会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医药爱心企业及爱心医院,共同启动“爱善扶贫计划”。截至9月底,已救助200余名贫困重病、慢病患者,极大减轻了贫困家庭患者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
东南福建,福建省慈善总会主办的“心动八闽”慈善救助项目已为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5地市200名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实施免费救治;“慈善健康快车进乡村”活动使数万名农村贫困老人获得救助,多年困扰人们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顽疾正逐渐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