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5月6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吴老,最近身体怎么样,快一个月没有剪头发了。”近日,在洛江双阳邮政局门口,胡添生正在给吴老伯理发,两人聊着家常。像这样的义务爱心理发活动,从2013年6月开始,每月的15日,胡添生都带着店员们定时定点开展,并一直坚持到现在。他们用一把小剪刀“剪”出大爱心,用平凡善举、点滴爱心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义剪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
家风传承 感恩回馈
胡添生出生时,父亲已经48岁了,父亲给他取了个小名叫阿福,寓意上天赐予的福气。阿福的祖父、父亲在村里都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因为祖辈的善行,阿福一家得到村里不少帮助,父亲也经常教育他做人要懂得感恩和回报。2011年,阿福在洛江双阳街道阳光南路开始经营“三少造型”理发店。闲暇时,他就会去福利院参加公益活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公交车上看到有家美发学校在路边举办“义剪”活动。他心想,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职业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在朋友魏先生的提议和支持下,他们把“义剪”的地址定在双阳邮政局门口,服务对象为老人群体。就这样,从2013年6月起,每月的15日,他定时定点开展爱心理发活动。
小事不易 贵在坚持
“每月15日的爱心理发活动其实挺不容易的。”在理发店工作了4年的阿水(化名)说,“别人可能不理解,对我们而言,最难的是当天要早起。”
“三少造型”的美发师们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因每天工作时间长,他们基本形成了“晚睡晚起”的生物钟。但每月的14日,大家似乎都会形成一种默契,主动推掉应酬和活动,认真准备第二天的理发工具,为的就是提早两三个小时起床,确保15日上午8:30能在双阳邮政局门口准时开工。
做好事很容易,难的是坚持做。这么多年来,他们仅因为恶劣的天气、春节假期等原因“失约”了3次。
爱心延续 情暖街坊
“义剪”是免费的,但这群美发师们坚持标准不降低、服务不减弱,娴熟的技术与亲切的服务态度,让老人们赞不绝口!几年下来,大家都熟络起来了。“还跟原来一样,剪短一点”“我的头发也要剪了,等下要麻烦你帮忙剪剪”“我的刘海要短点,不然视线不太好……”
和老人们打交道多年,胡添生和店员们对每位老人的情况非常了解。“李大爷头皮容易长癣,要用推子推完;陈奶奶喜欢头发稍留长一点……”阿福脱口而出。
义剪,这对于老人而言,不仅仅是省下一二十元的事,更收获了一上午的舒心!每到15日,附近的老人都会早早来到这里,一边理发,一边聊着家长里短,这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道“调味剂”。
“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看到自己的小手艺能够帮助那么多的老人,我们都很开心。”阿福说,老人们一句简单的“谢谢”,就能让他们内心倍感满足。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坚持下去,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并且将来要是有新店开张,一定继续把公益当成重要的企业文化,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声音
他们把公益融入日常生活
·洛江区委文明办主任 王春霖·
胡添生和他的店员,用爱心行动践行着敬老理念,展现了公益的力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公益融入日常生活工作中,变成一种生活态度。公益不仅仅是个人的社会责任,也应该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推广下去。
原标题:每月定时帮理发 浓情温暖众街坊
原链接: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18-05/06/content_58134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