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吕梁山南麓、黄河东岸,临汾大宁县有人口6.9万人,是吕梁山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县。当地流传一句话:“有女不嫁乐堂村。”这里,却出了一位乡亲都认识的十九大代表——贺星龙,被大家称为“摩托车医生”。他是28个村、 4600多名村民的“专职医生”。
2000年,卫校毕业的贺星龙,回村里做起了乡村医生。村里病人却不买账,看他二十郎当岁,宁愿去烧香磕头,也不找他看病。有好事者,在背后编排他:“嘴上没毛,看病不牢。”
一连几个月,都没人找他看病。只要哪家有病人,他都不请自到,笑呵呵背着药箱免费看病。可是,热脸贴了冷屁股,药钱搭进去了3000元,病人还是没几个。贺星龙不服气,觉得自己行。
垣上的集市是农村的信息中心。他印了4000张宣传单,找人在集市上发放,上面写着“贺星龙免费上门看病”,甚至还录了一段手机彩铃。可是,效果还是不佳。
不看广告,看疗效。转折点来了,他把乐堂村老人张立山的病看好了。当时医院三次下了病危通知书,他一连半个月没回家,在老人床前那把椅子上度过15个日夜。老人的儿子张保俊说:“贺星龙给看完病后,他又多活了十几年。”
这件事迅速在小山村传开,这下找贺星龙的病人排起了长队。以感冒为例,到县城医院输一次液80元,乡镇医院70元,而贺星龙只收35元,就连在外打工的村民生了病,也回到村里找贺星龙诊治,图的就是能省几个钱。
近日,记者在采访贺星龙时,他不停地变换坐姿,问起什么原因,他红着脸说:“最近太忙了,长了痔疮,还没有时间去看。”
“你真傻!在村里赚不到钱,出去开小诊所吧?”朋友鼓动他去县城。他并非没有考虑过,但很快打消了念头。为什么?
这得从1996年说起。他考上了省城太原的一家卫校,毕业后包分配,但是学费一次性要交6000元。家里砸锅卖铁,只能拿两三百元。他没吭气,悄悄把录取通知书藏了起来,与村里的年轻人去砖厂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