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当晚家里人开了一个会
妻子仍想完成他的遗愿
这位中年男子是王珏的小舅子侯海国。
“兰小草”曾说,等时候到了,他会说出自己的故事。但人们没有等到这一天。
10月20日晚上,在洞头元觉街道的老家,王珏因病去世,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眷恋的慈善事业。弥留之际,他用微弱的声音对妻儿说:“一定要多做公益……”
当晚,兄弟姐妹等全家人开了一个家庭会议。
“这个事情一定要说出来。”侯海国说,这是全家最大的秘密,既然“兰小草”已经不在了,应该告诉大家。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王珏去世后,家里断了收入来源。
“姐姐无业在家,外甥大学刚毕业。”侯海国说,他们担心,姐姐一家无法替姐夫完成33年的承诺。
这些年,王珏因为做善事,付出多,收入少,家里并没有多少积蓄。
“但姐姐最后表态,只要有能力,他们娘俩会继续去完成承诺。”昨天,侯海国对记者说。
他为什么承诺连续捐款33年?
侯海国说,姐夫为什么承诺连续捐款33年,他也不知道。不过,姐夫第一年捐款是33岁,33年后应该是66岁。
侯海国在乐清柳市开理发店。
“可能我比较实诚,信得过。”他说,第一次捐款是姐夫带他一起去的。后来除了其中1年,其余13年都是他送的钱。
“每年,姐夫提前一天坐船过来,把钱给我,都嘱咐我要低调。”侯海国说,有一次他怕袁寿省记者没收到,打了个电话去问,结果被姐夫训了,说没必要联系。
侯海国说,送了几次以后,他也很不理解,“家里条件一般,怎么去做这个事情。”
侯海国是最早知道这个事情的人,王珏一开始连妻子侯海平也瞒着。“有次我说漏嘴了,姐姐才知道。一开始抵触,后来慢慢理解了。”
他为什么化名“兰小草”?
王珏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时会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一些感触。
昨天,我看了王珏的微信朋友圈。
“有时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认错,并不是那个人错了,而是那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珍惜。”他把一些写在处方笺上的“心灵鸡汤”拍下来,分享在朋友圈里。
但他从来不给人看自己的笔记本。
有一次,表妹阿静无意中看到笔记本上有“兰小草”3个字。她调皮地问是谁?王珏说只是个笔名。
“你还有笔名?”她又追问,王珏笑笑没说话。
家人也曾问王珏,为什么以“兰小草”的名字行善?
他当时说,平凡、善良的奶奶特爱画兰花,并且在村里很受尊重。因此,取名时把“平凡小草”和“高洁兰花”结合,以“兰小草”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