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一年多以前的9月,民政部也指定了13家平台为首批“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腾讯公益、淘宝公益、轻松筹、新浪微博微公益等平台纷纷成为民政部指定信息平台。这些平台几乎都是互联网科技与公益结合的产物,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发布、审核、募捐和监督。据不完全统计,慈善法实施一年来,通过网络实施捐赠的超过10亿人次,仅腾讯开展的“99公益日”就动员社会捐赠9.5亿元,有4500多万人次参加了捐赠。
10亿人次的募捐规模,如果按照传统的信息发布和募捐能力,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或者说即便发生了,产生的社会成本也非常之高。但如今,依靠腾讯公益、淘宝公益等平台,一方面可以承担慈善募捐的职能,另一方面担负公众监督的责任。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就发生在今年的腾讯“99公益日”,因为配捐过程中疑似出现了“刷单”现象,在接到了众多举报之后,腾讯公益通过大数据分析、举报核实等调查方式,对每一笔捐赠的合规性进行了核查。初步核查结果显示:捐款异常个人账户2.5万个,捐款金额占配捐时段总捐款额比例约1%;异常行为账户捐款受助金额超10万元的项目23个。
高效募捐背后需要高效监督能力的支持,否则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通过腾讯公益平台运作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人人公益、人人监督的局面正在形成。王名在描绘中国慈善事业运作的理想状态时,用了“政府管控平台、平台面对组织、公众社会监督、组织依法行为”四句话。伴随着“慈善中国”这个统一信息发布平台的建立和运转,以及腾讯公益等平台的不断成熟,无论是公益圈人士还是普通捐助者,都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和监督慈善活动。
在新型慈善生态形成的过程中,80后、90后是募捐的主体,也是推动慈善事业落地的积极力量。在未来,80后、90后将不仅仅是一个募捐主体,还会成为推动慈善变革的主体力量。我们也相信,中国慈善组织力量的更新换代,慈善法律的不断修订,将共同促成中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