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慈善有成本也有风险,还可能被人利用进行欺骗,但这并不意味着失去对慈善的信心,相反,依然应该选择和坚持“下一次,我还会这样做”,但是“会做得更好”。因为相比于善款被挪用,个人被欺骗的损失而言,社会信任的沦陷才是最大的灾难。
就如同“见扶不扶”的群体默认和集体遵循下,错过最好的救治时间而让生命消失,麻木与冷漠让每个人都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今天你对别人的困难不施以援手,到了明天你陷入相似的困境中,或许别人也会视若无物,毫无表情看着你一步步下沉。
所以,我们需要唤醒爱心,维持同理心,保护慈善心,并通过共享和分享的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和体验,不断对照与思考,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并形成共识。“爱心餐费”的慈善式共享机制,其存在的价值既在于其内容,也在于其形式。因为慈善作为每个人的情感需求和社会道德标准,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实现和扩展,让其有更广阔的舞台和更深厚的基础。
社会之善还在,诚信的基础依然牢固。人性本善,只是没有发挥的机会,没有实现的平台,若能得到释放,就必然迸发出强大的张力。欺骗也好,诈骗也罢,慈善的风险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巨大。只要我们不放弃责任,不失去信心,注定能感染与带动别人。其实,行善之路并不艰难,只有心存敬畏并迈出脚步,“爱心餐费”的慈善方式就会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