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双在烈日下采摘家里唯一的经济作物——辣椒
爱心档案 姓名:余双 毕业高中:兴山县第一中学 高考分数:615分(理科)可能录取院校:华中师范大学 预计学费:5000-6000元
“还有许多孩子生在山区,还有许多孩子的生活比我更困难。我希望他们能够心怀希望,乐观向前。待我学有所成,我也将尽我所能帮助他们。”
台海网8月18日讯 据三峡商报报道 黄粮镇位于兴山县中东部。余双的家,在海拔1300多米的黄粮镇公坪村。
余双读的初中和高中,都要走近20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贫寒的家境、艰辛的求学路都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女孩,在今年高考中,她考出了615分的优异成绩。即将走出大山成为大学生的她,想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面貌,也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山里孩子。
洗衣做饭掰玉米样样都行
余双家在山上,只有5亩山地,只能种些玉米、土豆、辣椒,其中只有辣椒算是经济作物,收入很微薄。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她的爸爸只得独自外出打工,工地环境不好,工作很辛苦,严重透支着他的健康,落下了劳碌的病根。爷爷奶奶近70岁,年轻时落下的病和老年病时常折磨着他们,得靠余双妈妈照料。余双妈妈有机会也四处打打零工,补贴家用。
对家里的情况,懂事的余双从小就帮大人做事,在家里洗衣、做饭、洗碗,到了农忙时节,白天和父母下田劳作,晚上收工了再写作业。即使炎炎夏日,她也会主动到田地里帮忙做农活。
前年国庆节放假,余双的爸爸不在家,地里的玉米急等抢收晾晒收储,余双主动帮妈妈背玉米。妈妈看到她背得很吃力,山路又难走,心疼女儿身体扛不住,就叫她掰玉米。
但掰玉米也不轻松,枯黄的玉米叶像小锯子一样把她的手臂、脸蛋、脖子“锯”了一道道小口子,汗水一泡火辣辣地疼,晚上做作业时伤口已变得红肿,还痒得难受,但她强忍着没有告诉妈妈。第二天,她穿上长袖衣做好防护照常下地,经过七天的收割,地里的玉米基本上收割完了,她才安心去上学。
做农活对十来岁的小女孩来说,很累很苦,但余双说:“正是因为在田地里做农活很累,我才更加明白家人的辛劳,感受得到他们的付出。”
上学要走20公里山路
余双的家,离黄粮镇上的初中和古夫县城的高中都有近20公里山路。由于爸爸外出打工,都是妈妈骑车送她上学,每次骑车到学校不是“蓬头垢面”,就是全身淋湿,夏天晒得满脸通红,冬天冻得嘴唇发紫。
亲身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辛,余双摒除杂念,一心学习。她说:“今年网课期间,家中网络信号不好,在线视频经常卡顿,很不适应,以为疫情很快就会过去,我也想‘偷点懒’,等回到学校再努力。但到夜深人静时,回想到自己12年来的求学路,父母为我的艰辛付出,我的教师梦……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我终于抵抗住了懒散、手机游戏等诱惑,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高中班主任马尚军老师的印象中,余双是个文静、懂事、自律、懂得分享的女孩,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认真学习,也很注重身体锻炼,即使高考前夕,也坚持早晚适量运动。
想当老师帮助更多山里娃
对于未来,余双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教师,能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帮助学生。
由于爷爷奶奶年轻时过度劳作落下一些病痛,她曾渴望当一名医生,为亲人和更多的乡亲解除病痛折磨。随着知识面的丰富,她认识到“扶贫应先扶智”。为此,她在填报志愿时坚持了自己最终确定的理想,立志当一名合格的教师,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山村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三峡商报记者 刘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