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22时19分,殿前派出所接到桥隧大队移交来一个迷路老阿嬷,说是在成功大道往杏林大桥的下穿隧道附近发现的,老人当时正在横穿马路,十分危险。
本以为是很简单的一起老人走失的警情,没想到却耗去了民警三个小时时间。
交流困难老人连名字都说不清
老人虽穿戴整齐,但就是什么也不说。转眼就深夜了,民警询问只获得三个进展:说闽南话、67岁、有五个子女。老人说话少,身上也只有一串钥匙,口音无从确认,自己的名字也说得含糊不清。几个懂闽南话的民警围着她干着急。
有民警提议送救助站,但老人身份信息不明,与人交流困难、行动迟缓,送救助站也很难替她找到家人。“要不发到社区微信群里,看有没有人认识。”有民警提议。但已是晚上11点多了,恐怕也没几个人看微信。只有耐心跟她沟通,要能知道姓名,事情就好办了。
问她冷吗,她摇头。问她饿吗,她没说话。于是,民警帮她买来蛋糕,虽然她也没吃,但老人的情绪明显平复了许多,没有原先些许的惊恐和不安。
暖心关爱终于帮阿嬷找到家人
慢慢地,老人与民警的交流多了起来。从含混不清的话语中,老人的姓名终于有了大概。民警通过对系统反复筛选和照片比对,老人的真实身份终于得到确认,她姓胡,安溪人。经过努力,民警拨通了她儿子的电话。
凌晨1时许,老人的两个儿子来到派出所。原来,他们住在何厝岭兜,老人傍晚自己从家里出走迷了路,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已找了一个晚上。
儿子说:“怎么都不敢想,母亲会走这么远。太谢谢你们警察了!”
民警提醒:家有老人的市民,最好让老人随身携带写有家人联系方式的物件,便于好心人和警察能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