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黄奕琳 陈小清)身着非遗剪纸服饰的模特们款款走来,身段如盈盈秋水;赞美如歌岁月,悠扬的笛声余音绕梁……这一幕幕出现在第十二届厦门市老年文艺调演决赛现场。作为全市老年文化艺术的盛会和老年文化艺术水平的重要展示平台,厦门市老年文艺调演每三年举办一次,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展现了厦门老年人积极向上、热情奋发的精神面貌。
作为市老年文艺调演的主办单位——厦门市老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97年。数十年来,中心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的理念,深入开展“四心为老”服务活动,不断完善场馆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丰富活动项目,为推动厦门的文化养老事业不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先后获评首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敬老模范单位、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1
不老青松 尽显活力姿态
据了解,此次第十二届厦门市老年文艺调演于今年6月拉开帷幕,共有94个单位选送172个节目参加,报名人数达到2260人,无论报名单位、节目数量还是报名人数皆为历届之最。
这些节目大多数由参赛的老年文艺社团自编自创,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节目参加,包括获得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高甲戏、歌仔戏、芗剧、南音、车鼓弄等地方文艺节目。老年朋友们通过热情投身文艺表演与创作,讴歌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描绘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充分体现了全市老年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与传承性。
经过8个专场精彩的初选,共有62个单位选送的96个节目进入决赛。决赛分为舞蹈、服饰、器乐、声乐、综艺5项4个专场举行。经过精彩的舞台展示和专业评委评分,最终产生金奖26名、银奖32名、铜奖37名、优秀创作奖10名、优秀组织奖10名。
老年文艺调演仅是中心为老年人展现自我搭建的平台之一。在日常工作中,中心还积极组织元宵游园、广场舞交流大赛、沙狐球积分赛、中老年街舞大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文艺娱乐生活,激发老年文艺团队的积极性、创造性,展现出新时代老年人自强自信、充满活力的风采。
2
智慧夕阳 倡导学无止境
“选择文字,再输入您想搭配画面的文字,然后点击花字,再挑选喜欢的模板……”在中心教室内,一场妙趣横生的视频剪辑课正在进行,爷爷奶奶们纷纷“花样百出”——利用起自己日常记录的视频片段,配音乐、做特效,卡点、蒙版、关键帧也不在话下。
为帮助老年人拥抱新技术,跨越“数字鸿沟”,中心联合市委文明办举办“文明实践 智慧助老”系列活动,组织编写手机培训教材,举办多期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培训活动,教学内容围绕聊天、购物、出行、就诊等“基本功”以及图片美化、视频剪辑等“附加题”,先后直接培训及延伸培训老年人22000多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活动被市爱心办列入2023年十大爱心行动。
此外,中心还积极开展各类课程,为长者朋友提供丰富选择。今年,中心共开设26项课程,包括排舞、中国舞、街舞、民族舞、八段锦、五禽戏、洪式太极拳、乒乓球、篆刻、楷书、篆书、石膏素描基础、中国画、民族美声唱法声乐班、通俗唱法声乐班、情景英语、学说闽南语、手机摄影等39个培训班,已招收并培训学员近千人。
中心还“走出去”,把教学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通过举办“银龄学堂进社区”活动,组织优质师资力量下沉到基层社区、乡村,让基层老年人也能就近就便参与学习培训。中心先后与全市各区11个村居组织联合举办中国结编织、形体芭蕾、排舞、交谊舞等课程,培训学员215人,丰富了基层老年人文体生活,为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助力。
10月11日,中心将举行“乐活之家——助老驿站/银龄讲堂”揭牌仪式,常态化为老年朋友提供心理咨询、健康义诊、法律咨询、智慧助老等志愿服务,满足老年朋友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中心文体活动阵地与文化养老阵地融合发展。
3
继往开来再续老龄华章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彻底解决中心现有场所设施老化、超负荷运行等问题,去年11月,厦门市老年活动中心改扩建二期项目启动建设,总体计划2026年7月完成。
二期项目完工后,中心总建筑面积预计可达47806.76平方米以上,修缮改造后的文化娱乐楼地上3层,设有服务中心、舞厅、茶座、KTV、报告厅、视频制作、舞蹈排练、培训室等;新建的体育健身楼地上6层,地下1层,设有党史展厅、讲古场、社区卫生服务站、瑜伽室、残障排练厅、大排练厅、拳功操、乒乓球场、羽毛球场、气排球场等。中心致力于为全市老年人打造设施完备、先进舒适的“文化养老乐园”,将进一步促进厦门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海峡两岸老年用品商城”也设立在中心文体综合楼一楼。这是福建首家“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的老年用品体验中心,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对老年用品的迫切需求,助推银发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