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助老员 李钰臻
优秀助老员 甘丽惠
优秀助老员 苏春芽
优秀助老员 吴杏群
优秀助老员 张晓薇
台海网11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刘彦玫 黄奕琳 陈琪燕)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养老孝老敬老良好社会氛围,这个敬老月,厦门市民政局开展全市“敬老爱老”典型事迹推荐活动。活动通过优秀典型的寻找宣传,真实记录家庭尊老敬老的故事、养老从业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助老员无私奉献的事迹。
本期,导报记者带你走进社区的助老行动者——助老员,她们是社区老人们最好的“倾听者”,也是老人们的“专职管家”,为老人们排忧解难,时刻关心爱护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充分了解老人们的生活习惯,走近老人们的心灵,让老人们时刻感受到爱与温暖。
细心呵护用
心满足老人需求
“尊老爱老助老并不单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事,而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去努力的。”
“对待老人需要既细心又耐心,及时发现了解老人的需求,同时也要尽心尽力地寻求解决办法。”5年来,李钰臻毫无保留地将温暖带给了筼筜振兴社区的老人们。
开展助餐服务之初,为了保证老人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李钰臻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上门,将老人的需求归纳在册。“有些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做菜洗碗很麻烦,订餐就会方便很多。”李钰臻时常关注这些老人的订餐需求。如果遇到独居老人没有订餐的情况,她还会特意打电话询问一下,以防突发情况。
每年的七八月常有台风预警,每次台风前,李钰臻都会特意走访独居老人。“有些老人家的门已经老化,门栓都无法锁紧,我只能用个笨办法,用绳子把门把绑紧,然后扣到房间里固定的铁栏杆之类的东西上。”靠着这个“笨方法”,老人们都安心安全度过了台风天。在她的细心体贴下,社区的老人每每看到她都会高兴地拍拍小李的肩膀说:“小李,你对我们太好了,让我们觉得好温暖!”
“这些年在工作中走访老年人,通过倾听他们的故事和经验,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李钰臻感叹道。在她的心中,社区的老人们早就如同家里的长辈一样,和他们聊天时自己也能受益匪浅。“倾听他们的心声,就是给他们最好的陪伴。”
不断提升个人能力
成为“贴心小棉袄”
“真心对待老人,耐心倾听老人的心声,在工作的这几年,我同样感受到老人对我的感情,时常让我感到非常的开心。”
助理社会工作师证、现场初级急救证、社工证……甘丽惠细数着自己考取的证件,她笑称自己是“证多不压身”。甘丽惠加入嵩屿街道海发社区助老员队伍已有6年多的时间:“在成为助老员之后,发现只是做完手里的事情是不够的,想要做好助老员工作,提升自己的技能也非常重要。”于是,她趁着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类养老服务技能培训,考取技能证书。
除此之外,心理疏导与陪伴也是甘丽惠一大特长。黄爷爷和妻子都已经年逾80,在岁月的消磨中,两位老人的听力都不大好,时常会错过老友或子女的敲门声。甘丽惠就想着给老人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平安铃。收到这份小礼物,老人们都很欢喜,入户安装后,家里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听门铃的响声。此后老人时常对子女说:“有小甘他们在,我心里总是暖暖的,有助老员照顾着我们,好着呢!”
“我也会及时和老人家属沟通,反馈老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协助家属更好地关心老人。”甘丽惠用她的真诚打动了老人和家属的心,成为了社区内众多老人的“贴心小棉袄”。
服务入门更入心
不是亲人胜亲人
“把老人当自己的亲人,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让每一个老人满意是我的追求。”
今年41岁的洪塘村社区助老员苏春芽,已经做了3年的助老员工作。想到当初加入助老员的原因,苏春芽也觉得“缘分妙不可言”:“进入这个工作很偶然,有一天助老员来帮我妈妈服务,正好遇上,我就问了她几句,还需要人吗?然后我就去上班了。”
但真正进入助老员工作后才发现这个工作并不简单,助老员不仅要进得了门,工作更要入得了心。社区有对90多岁高龄老夫妻,无子女陪伴,两人都患有高血压,视力下降,行动比较缓慢,经常会忘记按时服药。苏春芽得知后,每次上门都会特别叮嘱老人按时服药并帮老人洗头按摩、剪指甲等。“看到他们就像看见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舒舒服服的,我就开心。”对于苏芽春来说,老人热情的笑脸便是最好的回报。老人也时常握着苏芽春的手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90岁的苏奶奶对苏春芽也是赞不绝口:“这几年家里都是冷冷清清的,只有春芽来了才有点人气,像是个家,这就是我亲闺女啊!”苏春芽上门服务老人时,还经常会帮忙做一些简单家务。“只要他们有需要我们的地方,我都会力所能及地做好。”
定制“个性化”方案
组建低龄老人志愿队
“用真诚的心态去服务老人,才能收获老人的真情与真心。”
2017年加入助老员队伍的吴杏群,此前已有8年的社会服务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也帮助她更快更好地融入助老员的工作当中。“当我上门服务的时候,发现有个别老人在情绪上、人际关系或是邻里关系上有些矛盾和冲突。”于是,吴杏群就想到用“社工三大服务方法”,为这些老人们定制个案服务。
“有位80多岁的高龄老人,一个人住在6楼,上下很不方便,时常会感觉到孤单。”吴杏群就为她定制了一个“陪伴服务”——她找来了同一楼另一位60多岁的低龄老人,随后经常邀请她去“老大姐”家拉拉家常,久而久之两位老人时常会自己约在一起看电视、聊聊天。在低龄老人的陪伴下,高龄老人的孤独感减少了许多。
随后,吴杏群和其他同事一起找出了小区里乐于互帮互助的低龄老人,组成志愿队。“低龄老人退休在家后,生活会变得比较单调,久而久之就会情绪失落,这时候老人就需要做一些活动来驱散这些感受。”吴杏群帮助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结对子,组成楼栋互助组23对,并结合老人兴趣爱好,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我们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去丰富低龄老人的业余生活,让他们能够继续展现个人价值,同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如今,吴杏群还在继续加强学习和提升自身养老服务工作技能,努力让社区老人们享受更专业的养老服务。
创造生活乐趣
提高老人幸福指数
“助老工作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声付出,默默坚持。”
95后的张晓薇在助老员行业里算是年轻一代,但年轻不代表不细心,相反,她把年轻的活力带到工作中,和其他助老员一起,经常为社区老人们策划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
通过社区的登记信息,邀请来已经结婚50周年的老人们,为他们办一场金婚庆典仪式。张晓薇告诉导报记者:“老人们当时的年代结婚都很质朴,没有感受过现在结婚这种隆重的氛围,我们想通过这场活动,为老人们创造富有价值的回忆。”为参加活动的老人们拍合照、制作金婚证书,老人们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他们说,“参加这种活动,让我们感觉重新青春了一回!”
除此之外,张晓薇和其他助老员同事们还时常会给社区的老人们举办生日会,按照年龄段划分,轮流为老人们送上生日蛋糕。“老人们就像‘老小孩’,他们都很喜欢这个氛围。”
2022年,厦门市对辖区6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开展家庭床位建设,张晓薇立马就想到了75岁的洪奶奶。洪奶奶患有类风湿关节炎,长期坐轮椅,平时洗澡也不方便,非常适合建设家庭床位。但当张晓薇上门对洪奶奶说明来意时,却遭到了她的拒绝。“老人有时候会怕麻烦,我告诉洪奶奶家庭床位建设不仅可以方便自己的生活,并且每周还能享受养老护理员的上门服务。”洪奶奶在张晓薇的耐心讲解下,接受了这项服务。如今洪奶奶的病情有了一定的缓解,老人和家属对此赞不绝口,生活幸福指数也随着提升。“在平凡的岗位默默耕耘,坚守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才能赢得老人的信任和赞许。”张晓薇自信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