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管轩 刘清 文/图)1991年,厦门火炬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当时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成为“特区中的特区”。
30多年来,“高”和“新”,已经成为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的灵魂与精神。而在这条路上不断追“高”逐“新”接力奔跑的,正是一代又一代平凡而普通的火炬人。“五一”前夕,导报记者走近三位火炬青年,90后的他们是高新区的同龄人,更是火炬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耐心、细致、好学、专注……在各自岗位上,凭借着这样一个个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海,为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书写着“理工男”独有的“硬核浪漫”,谱写出一曲“爱拼会赢”的劳动者之歌。
厦门软件产业科技孵化器运营主管 洪景福
服务企业发展
他是“一道光”
就在上月,“厦门天文馆正式获批、计划2026年投用”的消息,引起了厦门软件产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孵化器运营主管洪景福的注意。他所服务的厦门火炬元宇宙孵化器和加速器平台上,聚集了一大批拥有AR、数字孪生底层技术的软件企业,他迅速联系项目方,组织园区多家企业进一步了解项目建设方案。“这样的组团对接,不仅有可以助力厦门天文馆建设,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落地应用场景。”
了解企业需求全力“牵线搭桥”
深度了解企业需求、创新性地“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叠加外部资源,在洪景福看来,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去年起,软件园一期积极打造火炬元宇宙孵化器和加速器,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洪景福参与完成了孵化器的装修、改造等基础建设,协助引进蚂蚁特工、黑镜科技、易智时代等一批元宇宙代表企业,并积极促成企业交流协作。面对多而繁杂的工作内容,他经常奔波于各部门之间,帮助企业协调入园、装修、入驻等事宜,并提供政策辅导、资源对接等服务。
洪景福介绍,目前火炬元宇宙孵化器和加速器入驻的企业有近20家。“黑镜科技是AI+CG数字人解决方案提供商,旗下Meta Maker平台已注册企业超1000家;精导信息是一家提供数字孪生地理信息场景建模及虚拟化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甚妙数字主要从事元宇宙创新型虚拟数字IP全生命周期运营与服务。”说起自己服务的企业,洪景福如数家珍,眼里满是兴奋和骄傲。
喜欢用“问问题”和企业交朋友
“喜欢问问题”,是洪景福和企业“交朋友”的秘笈。“通过‘问问题’可以了解企业做什么,又可以丰富自身见识;可以分析企业业务发展情况,又可以判断企业的难点在哪里;可以倾听企业困难和需求,又可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扎根企业和招商服务岗位7年,这个在外人看来事无巨细的繁琐工作,在洪景福眼里却是“有趣”的、一份可以“收获幸福”的爱好。
海辰储能工程师 黄汉川
践行技术创新
勇当“攀登者”
时隔7个月再次走进海辰产业园,布满脚手架的施工现场已然不见,灯带闪烁、充满着科技感的总部大楼焕然一新。这样令人惊叹的“海辰速度”,不仅仅是在项目建设上,更在黄汉川这样的每一个海辰人的身上。
从客户代表到项目管理人员
2021年10月,海辰新能源锂电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式投产,首批28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同月完成交付,彼时的黄汉川还是海辰的一名客户代表,负责对接客户,提供售前支持。同年12月,他重回研发岗位。
去年8月,海辰储能正式发布2022年两款电池新品,其中一款便是黄汉川担任技术负责人的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
仅仅过去不到一年,黄汉川升格为海辰的一名项目管理人员,又带领团队进行320Ah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的研发,并在本月中旬海辰储能举办的“新制造”发布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全新亮相。
从280Ah到320Ah,从客户代表到项目管理,海辰储能在技术上“三级跳”的过程,亦浓缩了黄汉川的个人成长经历。在电化学储能爆发式发展的态势下,他与团队成员一起,成功开发出三年“零”衰减(循环1000次容量&能量保持率≥99%)的电芯产品,致力于解决磷酸铁锂电芯前期衰减快的技术难题。
凭借多年经验解决项目卡点
在技术创新的征途中,让黄汉川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浸润着“汗臭味”的夏天。当时项目制样时遇到瓶颈,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及电芯成品制样正常,他立马到现场与设备工程师和技师们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在多轮观点自由交锋后,最终黄汉川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工艺经验和对设备的了解,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并在大家的努力下,项目卡点被快速解决,他也因此获得了当年海辰“技术创新奖”。
在技术创新的路上“保持专注”,在个人成长方面则“打开局限”,眼下,黄汉川还在坚持学习做好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只关注研发,很容易掉入单一模块的局限”,黄汉川“收起”研发人员的“腼腆”说,现在自己的工作既要了解前端需求进行市场分析,也要将其分解给项目组里的技术人员,同时监督所有模块互相配合,这是一个“逼自己”的过程,但这也让他“更成熟了”。
同翔高新城指挥部招商专员 官建武
勾勒产业版图
执着“追梦人”
同翔高新城是厦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身为同翔高新城片区指挥部投资促进部招商专员的官建武,正是勾勒同翔高新城产业版图的“追梦人”。
创造项目开工到投产“新速度”
促进重大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是同翔高新城片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项目落地开工关键期,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时间。提前为企业谋篇布局、全方位保障建设生产要素……来到指挥部的2年时间里,官建武成为企业们的“贴身管家”。出入项目现场是家常便饭,他和同事们匹配企业建设投产需求的“时间表”,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和同事们为重点项目抢时间、争速度:保障海辰储能、新能安、中创新航三期一阶段等项目项目从拿地到项目建成,前后仅一年左右,创造项目开工到投产的“新速度”。“在同翔高新城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接触新企业、学习新行业,每一天都有‘新鲜感’。”官建武说,能够见证和参与厦门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它所带来的成功感,这是一份莫大的幸运。”
心中有份片区发展“产业图谱”
“除了抓建设,还要谋发展。”官建武虽然年纪轻轻,对产业发展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撰写项目策划方案、进行产业链研究,他在心中绘制了一张属于自己的“产业图谱”。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新能源产业成为地方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赛道,同翔高新城也成为厦门最大的新能源产业高地。近年来,官建武全流程参与引进了海辰储能、恩捷隔膜、科达利精密结构件等一批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项目。去年,他还参与了同翔专精特新产业园的策划和落地实施。“中小企业大都存在生产空间不足的问题”,官建武介绍,专精特新产业园针对高新技术类的腰部企业,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等同翔高新城重点发展产业领域支持企业落地。目前,专精特新产业园项目招商已经完成,信达物联、慧联电子、科拓、立洲弹簧等多个专精特新企业入驻园区,计划今年内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