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局桥隧中心为女职工举办插花活动
▲张宏亮在认真盘点库存
台海网3月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曾宇姗/文 沈威/图 通讯员 叶淑惠 吴叶彬) 伴着滚滚的车流,有这么一群女性——她们在桥隧养护这个普遍以男性为主的岗位上,游刃有余当好桥隧“守护神”。
她们,就是厦门市公路桥隧维护与应急中心(以下简称“市交通局桥隧中心”)的优秀女性群体,她们与男性拥有同样的刚毅与智慧,在各自岗位上闪闪发光,演绎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
爱岗敬业 守护桥隧安全
“90后”的黄聪燕是一名女桥梁工程师。忙起工作,她丝毫不逊色于男同事,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服,走在大桥上巡检开启工作模式后,颇有架势。她“问诊”桥梁,巡查桥梁路面、查看桥涵结构物、跟进小修进度,日复一日,只为守护桥梁健康,保障通行安全。一天走上两万多步是常有的,夏天巡桥,桥面温度可能高达六七十摄氏度,即便如此辛苦,她也乐在其中。黄聪燕说:“用专业技能保障群众的通行安全,我们感到成就满满。”
老大姐张宏亮是一名高级经济师,也是桥隧中心的资深“大管家”。路灯科需要的所有材料,大到十几米的路灯杆,小到一个灯泡,从采购、存储到核销的全流程工作,都要经过她。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枯燥、繁琐,除了定期抽查、半年盘点库存,监督耗材也是她们的工作,只要查看电缆和路灯消耗量,故障量便了然于胸。“干好路灯科的设施保障工作,才能让保障灯亮起来。每当夜晚看到路被照亮了,我们的心也就暖了。”张宏亮说,这么多年坚守不变的,是做好这份工作的耐心与细心。
隧道监控员罗桂莲,每天的工作就是盯着面前的四五十个显示屏,监控着隧道、泵房、配电室等,需要从中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有常人所不知的枯燥。她和男同事一样,要三班倒,最难是夜班,由于夜间更容易发生突发事件,需要保持饱满的精神。几年下来,她习惯了黑白颠倒的生活。她说,做一行爱一行,这份工作让她感受到一份责任。
不让须眉 贡献巾帼力量
数据统计显示,市交通局桥隧中心有编内外女职工近百人,岗位涵盖党建、人事、文明创建、行政、后勤、工会、财务、机电管理、材料管理、隧道监控、厨工、保洁等。其中,事业编制女干部全部拥有高学历,涵盖土建、机电、会计、管理、中文等专业门类。
平日里,她们坚守一线守护桥隧安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中心举办的丰富的女工活动:插花、舞蹈、烘焙、文艺汇演、洁净家园等。3月3日上午,市桥隧中心巾帼志愿者在不争公园周边开展“洁净家园 巾帼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她们穿上红马甲,手持垃圾夹、垃圾袋等工具,清理绿化带杂草,捡拾路面垃圾、烟头,对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进行规整,为厦门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巾帼力量。
“我们积极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组织开展插花、春游、运动会、健步行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奋发有力的团队精神,营造拼搏进取的环境和氛围,提升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市交通局桥隧中心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心还有一支宣讲轻骑兵队伍,全部由女职工组成,她们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宣讲活动,讲好厦门公路桥隧故事,传播“橙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