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上最亲的人”
“高举旗帜穿越烽烟,鼓浪屿上凭潮砺剑;服务人民鱼水情深,前后接力赤诚奉献。”八连连歌中这句歌词,是“鼓浪屿好八连”的传神写照。
连队初创于解放战争时期,1970年12月移防进驻鼓浪屿后就扎根于此。50多年间,这支英雄连队在扎根海岛、驻守前沿的同时,一代代官兵时刻不忘“学雷锋、做好事”,把拥政爱民当成一种习惯,逐步培育形成了“政治思想好、履行使命好、精神文明好、学习成才好”的“四好”精神,不仅为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添上一抹亮丽的军绿,还被岛上居民、游客赞誉为“鼓浪屿上最亲的人”。1993年,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鼓浪屿好八连”荣誉称号。
以岛为家,爱岛建连。连队历代官兵始终视驻地为故乡,把群众当亲人,秉承爱民助民的优良传统,无怨无悔地守护着岛上居民和游客,用实际行动描绘着特区军人的光辉形象。
抗击“莫兰蒂”,清理倒下树枝、疏通道路,助力鼓浪屿迅速完成灾后恢复。鼓浪屿好八连供图
义无反顾冲进火场实施救援,悉心救治受伤游客居民,奋不顾身救起落水群众,为学生传授国防知识……一直以来,在岛上居民、游客的心目中,“鼓浪屿好八连”不仅是一支驻岛部队,更是鼓浪屿的“守护神”:急难险情,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好八连”;危难关头,群众最信赖的还是“好八连”。
2016年9月,超强台风“莫兰蒂”席卷厦门,鼓浪屿上大街小巷的树木几乎都被吹倒,来往道路上遍地是树枝、泥土和垃圾,随时还会面临房屋垮塌、电杆倾倒的危险。“好八连”官兵闻令而动,迅速参与到灾后救援中,没有专业机械就徒手作业,战士们顾不上磨破的手、扎伤的脚,血水、汗水和雨水混合在一起仍然争分夺秒抢着干。军民同心,众志成城,“好八连”官兵连续奋战15天,每天都进行14个小时的高强度连续作业,700余车树枝、砖瓦、垃圾被扫清,岛上20余条主要道路被疏通,鼓浪屿迅速完成了灾后恢复,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申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好八连”战士们接力帮助岛上结对帮扶居民。鼓浪屿好八连供图
身患血友病的鼓浪屿居民陈光明,7岁时因病情恶化,左脚残疾,靠轮椅生活;17岁父亲病逝,家中只剩下年迈的奶奶和体弱的母亲……八连在得知情况后,与陈光明结下了帮扶对子,不论风雨严寒始终坚持接送上学、上门体检,帮扶的战士换了一个又一个,这场感人至深的“爱心接力”一跑就是30年。接力棒的第九任继承者,卫生员方焘的“出诊记录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去陈光明家出诊的时间,其中不乏午夜、凌晨的记录。陈光明的妈妈陈嫦娥谈起“好八连”官兵,眼里时常噙着泪花:“他们每次都随叫随到,有时甚至是深更半夜都不忘关心明明,我都不忍心给他们打电话……”
“鼓浪屿好八连”至今珍藏着一幅斑驳老旧书法作品。这幅书写了“精神可嘉”四个大字的作品,是二十多年前一位浙江游客所赠。当年来到鼓浪屿的他,感动于连队宾至如归的服务,回到浙江后专程请当地书法家题写了这幅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