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轩(左一)在思明区新厦门人图书馆担任志愿者
台海网11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文 受访者供图)思明区前埔社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社区里的思明区新厦门人图书馆是孩子们最爱的去处之一。三年前,河南籍的10岁小学生徐静轩也走进了这里。在图书馆志愿者的温暖陪伴下,她学到了人生重要的一课——奉献。
三年来,徐静轩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志愿达人”,服务足迹从图书馆延伸到社区、社会。无论是敬老助老、关爱残障人士、环保推广还是文明宣导志愿服务,徐静轩总是积极响应,用自己的微光为城市文明增添光辉。
独当一面 带队开展文明宣导活动
周末的中山公园热闹非凡,除了到此休闲娱乐的市民游客,穿着“红马甲”的大小志愿者们也形成了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正在开展垃圾不落地的文明宣导活动。“叔叔阿姨你们好,矿泉水瓶和吃剩的果皮是不同的垃圾,麻烦你们从袋子中取出分开投放,给你们的小朋友做个示范呀!”今年就读初二的徐静轩拿出了大姐姐的风范,率先在公园里展开劝导。紧接着,她驾轻就熟地从绿化带里找出垃圾,还积极指导起其他家长和小朋友如何找、如何捡、如何收。在她的示范下,大小志愿者们纷纷开始行动,有人用手拨开草丛、花圃仔细寻觅,捡起隐藏其中的烟头、纸巾,有人使用垃圾钳夹起砖头缝隙、公共座椅下难以捡拾的包装袋、碎纸屑等。
徐静轩认真的模样获得了在场家长的肯定,也让同为志愿者的妈妈倍感欣慰。“以前是我带着她,现在她可以带一个队伍了,大家跟着她越干越起劲。”徐静轩妈妈说,她已数不清这是女儿第几次参与志愿服务,看着女儿慢慢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小队长”,用从实践中养成的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影响他人,她内心十分自豪。
两个多小时的活动中,徐静轩不怕累、不嫌脏,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不少被劝导的市民也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持之以恒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49小时
文明意识强、责任感重、精神面貌佳,这样一个志愿小达人是如何炼成的?导报记者在思明区新厦门人图书馆找到了答案。
2019年,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在思明区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成立思明区新厦门人图书馆,为前埔村周边居民及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服务。每天下午的“四点半课堂”,放学的孩子们可以到馆内阅读或学习,徐静轩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妈妈则是当时第一批家长志愿者。
每天近3小时的自习时间,家长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做好课业辅导和秩序维护,结束后留下来进行书籍整理和卫生清洁。看似简单的工作,徐静轩妈妈从未松懈,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女儿,一同参与馆内的管理工作。“老师和家长们悉心照顾我,帮助我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我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下一批进馆的同学享受到良好的环境。”徐静轩回忆,每到周末图书馆还会组织公益活动,她也开始以志愿者身份投身到社会公益行动中。
除了常态化参与洁净家园、垃圾分类等文明宣导活动,徐静轩还跟随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走进社区敬老院、为环卫工人送清凉、牵手盲友出行、协助疫情防控等,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锻炼自我、培养自信。面对初中繁忙的课业,她依旧没有停下志愿服务的脚步,截至目前志愿服务时长已累计249个小时。学习方面,她也更上一层楼,本学期拿到了优秀奖。在学校举办的公益活动中,她总是第一个当选负责人,在同学间树立了榜样。
如今,徐静轩的家已经从新厦门人图书馆所在的前埔搬到岛外海沧区,她的妈妈依然坚持每周至少一次到图书馆值班。母女俩表示,她们要将志愿服务之路走得更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