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0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郑丽金) 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10月10日,厦门交警联合本报策划推出“厦门一线交警风采”系列报道,报道了两位奋战在交通管理一线的优秀交警风采。近日,导报记者接续采访了两位19年如一日坚守在一线的交警。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心细如尘寻线索抽丝剥茧识真相
思明大队事故预防处理中队中队长康梅山
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攻坚克难、马上落实,是康梅山工作的真实写照。自2003年入警以来,他始终保持着人民警察的本色与初心,在交通事故处理、案件侦破中积极践行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
工作中,康梅山是“专家型”业务骨干,也是同事们眼中和蔼可亲的“康师傅”。在各种交通事故案件侦破中,康梅山总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心细如尘观察鉴别,抽丝剥茧抓住关键,以不破案子不收兵的韧劲,在每一起案件中都做到全力以赴、细致全面。
7月11日深夜,一辆电动自行车倒在人行道上,驾驶人昏迷不醒受伤送医。事发地点灯光昏暗,周边监控未能覆盖,没有拍摄到事故发生全过程,伤者家属怀疑系被其他车撞倒、肇事车辆逃逸。
康梅山立即带队前往事故地点再次查勘。勘察中,他发现在事发地点不远处的小区围墙立柱上有2厘米的刮擦痕迹,和倒地的车辆手把上的擦痕基本吻合。现场也没有其他痕迹碎片能证明有发生两车刮碰,康梅山初步判断,是二轮车操作不当刮到立柱导致的单方事故。
随后,康梅山和同事们扩大监控排查范围,终于在距离事发地较远的一处路口监控,看到该电动自行车倒地的基本过程,可以确定当时周边没有其他车辆。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弄清了事故的真相,伤者家属对于案件的结论和办案的速度给予了肯定。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康梅山练就成为一名“神探交警”绝非一日之功,这是他长期以来勤于思考、点滴积累的结果,他总说:“到事故现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深耕交通一线“小白”成长为“多面手”
思明大队机动中队中队长蔡毅东
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在喧闹的街头、排查的卡口……总能看到蔡毅东的身影。从警19年来,蔡毅东始终深耕在交通管理一线,以专业过硬的工作本领,为人民群众出行保驾护航,成为守护道路平安的“多面能手”。
前段时间,蔡毅东带队开展夜间酒醉驾专项整治时,在卡口不远处发现一辆小车停在路边,车内空无一人。他立即环视四周,看到一名形迹可疑的女子。蔡毅东立即上前对其进行盘问,该名女子马上承认是自己醉酒驾车。但蔡毅东没有放松警惕,他详细询问,很快就发现女子既拿不出车钥匙,又对驾车细节描述不清。蔡毅东敏锐地察觉到了异常,他怀疑该名女子不是驾驶人。
蔡毅东当即通知队部同事查看路口监控,证实开车到此的是另一名穿黄色上衣的男子,并在距现场两百米的地方找到了该名男子。经检测,男子已达到酒后驾驶标准。经盘问,他们是夫妻关系,男子在2019年已有一次酒后驾驶营运车的违法行为,这次属于无证且二次酒后驾驶。
这么多年的工作中,蔡毅东先后从事过路面站岗、骑警巡逻、交通事故处理、交通警卫等工作,经历了多岗位锻炼。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勤于思考、认真负责、严谨细致,这让他快速成长为一名副其实的交警“多面手”。
蔡毅东说,此前,他刚被调任到做交通警卫工作时,还是个“业务小白”,经过不断学习钻研、积累,已成长为岗位骨干。多年来,蔡毅东已带领自己的中队圆满完成了九八投洽会、金鸡电影节等各项大型活动交通警保卫任务2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