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建立了全天候快速响应的抢修工作机制。(林鹏京 摄)
台海网11月12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时间的刻刀,在历史之壁雕凿。国网福建电力实施“双满意”(让客户满意、让党和政府满意)工程迎来20周年。
供电可靠性全国领先,电力营商环境全国标杆,一个个“全国首创”、一项项“厦门样本”……电力“双满意”工程20年的特区实践,激荡着敢闯敢试的劲头,写满了先行先试的精彩,用敢为人先、硕果累累的国网力量点亮特区。
回首过去,初心如炬;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书写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的华丽篇章。
从15天到72小时
两场台风复电效率大幅提升
疫情期间共产党员服务队为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用电提供应急保障。(陈泉峰 摄)
特区腾飞,电力先行。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厦门调研时提出“跨岛发展”的战略决策,与此相适应的电网蓝图迅速铺展,电网发展开启了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的全新征程。
这里有最生动的电网建设效果图——
没有车子,甚至连路灯都没有,一入夜便沉入黑暗—— 1996年,桃园人詹昭榜来到厦门杏林台商投资区,投资创建厦门富全钢铁有限公司,这是他“登鹭”之初的感受。
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前来厦门投资的台商、外商接踵而至,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处处激荡,也带来了巨大的用电需求。
2001年,电力“双满意”工程启动,一波波快马加鞭的电网建设热潮不断掀起。海沧台商投资区104座开关站、12座专用变;集美台商投资区141座开关站、5座专用变……四通八达的坚强供电网络为企业发展提供澎湃动力。“20年前,供电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工厂及周边居民还遭遇过限电。现在,不仅电力基础设施投入大,如今还有多元化新能源政策落地,电力供应更绿色可靠。”如今,詹昭榜退居二线,子女接了班,公司仅生产车间面积就从最初的5亩扩大到15亩。
电,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昔日“看不见路灯”的小乡村;如今,这里已是享誉海内外的两岸新家园。截至目前,厦门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000多个。
这里有最具震撼的复电时间对比图——
1999年10月9日,当年第14号台风“丹恩”正面袭击厦门,风力达15级,厦门岛全岛停电3小时零1分钟,15天后才全部恢复供电。
2016年9月15日,当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重创厦门,最大瞬时风力达17级。但此次受灾,厦门岛核心区未停电、全岛75%的用户未停电;仅72小时,厦门岛就全部恢复供电,是1999年复电效率的5倍。
两次台风,风速都远超电网设计标准,但电网受损情况、灾后恢复速度却不可同日而语。厦门供电公司调控中心主任陈勇志说,这样的变化,不仅得益于科学高效的集团化抢险运作,也得益于日益坚强智能的电网基础。“2009年开始,我们就率先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并推开了一系列智能电网试点项目;2015年,厦门建成投运了当时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32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2020年底,厦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他对厦门电网的亮彩成绩如数家珍。
如今的厦门电网,已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骨干、±320千伏柔性直流为辅、220千伏多环互联、110千伏辐射型网络相协调的坚强网架,电网结构、规模和供电能力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