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为响应国网公司帮扶新疆电力的号召,詹建荣告别了熟悉的家乡和热爱的亲人,经过12小时的航行后终于从祖国版图的东南部到达最西北的古老、神奇、美丽的古丝绸之路重镇——喀什市。跨越5500公里踏上艰辛的“东西人才帮扶”之路,前往国网喀什供电公司担任配网管理部副主任。
2021年1月,詹建荣为塔西南油气生产服务部培训授课。
初到喀什,气候干燥、盐碱地质、水质不好、2.5小时的时差、以面食和牛羊肉为主的饮食等让他感到不适,对家乡家人亲友的无尽思念让他难以入眠,但是这些足以击溃大部分人的因素并没有打倒他,反而在每一次磨练中巩固了他作为共产党人“宝剑锋从磨砺出”的信仰。
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詹建荣需在宿舍隔离14天,急切想了解新单位、新岗位情况的他主动与帮扶单位工作部门配网管理部取得联系,收集当地配电网规划、年度配网工作总结等资料进行学习,多次电话与同事沟通交流,他根据当地配电网以架空线路为主且多为长线路、沙尘暴天气易污闪短路等特点撰写了《基于断路器的高可靠区域自适应重合闸馈线自动化解决方案》并提交喀什公司,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为了更快掌握喀什地区配网的情况,不断推动配电网建设、运维和管理,詹建荣打算先去摸摸底。他深入喀什地区12个县(城区)供电公司的多个城区、乡镇供电所实地调研,通过走访他发现这里的大部分住宅小区采用的还是杆上变供电,部分采用箱变供电,基本没有像样的配电室供电。为了缩小与东部地区的配电网差距,他借鉴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两方面的管控措施,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喀什地区各小区的供电可靠性和用电安全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我从厦门来,参加过莫兰蒂、鲇鱼、玛莉亚等强台风灾后灾后电力抢修,我有经验,让我上。”今年7月,千年一遇的暴雨袭击河南郑州,正在厦门家中公休的他心急如焚,有着多年城市配网运维经验的他知道,这场暴雨一定给郑州配电网带来了严重影响,于是主动向国网新疆电力支援河南的抢修队伍负责人请缨。
7月25日中午,詹建荣飞抵郑州,与国网新疆电力支援抢修队伍会合后立即投入紧张的抢修复电工作中。在刚到郑州的12个小时里,詹建荣顾不上休整,从指挥部领完任务,就马不停蹄地驱车300多公里,连续跑了新密市白寨镇、袁庄乡、尖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岳村镇、超化镇、大隗镇,完成电网线路勘查30多公里、电杆300多根,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紧一分,乡亲们就早一分用上电。”
展放导线、组立电杆、变台落地……抢修队员们分成多个作业小组,肩抗手拉导引线、扶正规位电杆,在与时间的赛跑中竭尽全力。27日晚20时,连续作业近13个小时后,台区设备调试完毕,一次送电成功,当通电的灯照亮张庄村村民充满笑容的脸庞,詹建荣和他的队员们觉得再多辛苦都值得。
与此同时,詹建荣所在的国网新疆电力抢修支援队承接了新密市白寨镇、超化镇、大隗镇等6个乡镇17个作业项目,所有作业于30日完成抢修送电。
“儿子,对不起!老爸说话不算话,说好的要让你去看下老爸在那边的工作环境,食言了。这也不能完全怪老爸,是现在的疫情不让你出发呀!爸爸还有几个月在新疆,希望你和妈妈可以来看爸爸。”这是原本订好7月28日机票让家人来喀什因参加河南抢险无法成行后詹建荣对儿子说的一段话,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第几次向儿子道歉了。儿子一直想来看看他工作的地方,但是由于疫情管控和工作安排,一直未能实现带儿子到喀什看看的愿望。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担当;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无怨无悔。”这是詹建荣写在本子上的一句话,而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詹建荣(右前二)在国网泽普县供电公司指导线路巡视和断路器安装方案。(孔国芳摄)
詹建荣(左二)和同事讨论抢修方案(于欢 摄)
援疆期间,詹建荣彰显担当,积极参加抗击疫情、“天问一号”发射、喀什地区中高考等保电工作,作为喀什公司5G创新应用小组副组长推进实施架空线路5G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智慧台区等试点项目,编制规章制度13项,深入各县治理高跳线路,推进配电自动化实用化……通过开展这些工作,喀什公司配网在安全管理、专业管理和指标管理等方面工作逐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