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
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的冲击,火炬高新区企业普为光电不仅稳住阵脚,还逆势上扬,交出一份傲人答卷。而把时间线拉长,自2011年以来,普为光电年平均增长率达70%。根据海关数据显示,普为光电已连续多年在中国出口LED灯产品企业中名列前茅,其中出口日本市场排名第一。
在普为光电董事长卢福星看来,公司增长势头强劲的原因在于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我们一直心无旁骛,专注于生产面向工业领域的LED管型照明灯具。公司目前拥有日本、德国、美国及中国等各国专利共计550项,其中核心发明专利159项,专利授权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
卢福星说,工业照明对亮度要求较高,照明好不好,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在推进自主研发、追求高光效的同时,公司更把低功耗、高可靠性作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产品能耗,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创新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我们的产品要比一般的LED灯节能50%,此外,由于产品使用寿命延长,也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卢福星说,“专精特新”就是要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公司将朝着“超高光效、超节能灯具”的发展前景,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生态赋能
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小巨人”的“大能量”,不仅在于专注修炼内功,还离不开其所处的成长环境。凌阳华芯董事长廖明政认为,产业集聚效应有助于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大企业带动中下游企业聚集,形成产业生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以凌阳华芯为例,我们最早就是作为联芯的配套厂商落地厦门,而后不断做大做强的。”
近年来,火炬高新区支持龙头企业主导构建产业生态,厚植创新土壤,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按照龙头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为大企业协作配套生产。同时,高新区依托火炬产业联合会等载体搭建的供应链平台,也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开拓细分市场,推进差异化发展,融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填补、延伸上中下游产业链,加快形成一批高精尖产业集群,为“专精特新”企业赋能。
高新区还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让企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资本方面,高新区通过“厂易贷”、新增贷款贴息、提高“税易贷”担保费用补贴比例等举措,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还从研发、创新、人才等方面升级“创新十九条”,今年1月-7月惠及420余家企业近8500万元;此外,还实行推进企业提质增效的若干措施,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鼓励做大做强。
(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 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