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厦企动态  >> 正文

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追高逐新,三十而立再出发(2)

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元钦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他说,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在高新区建设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优化重构创新生态链和服务链,争取布局国家级科技基础设施和更多的前沿交叉平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聚焦战略新兴领域,充分发挥“火炬大学”链接融合平台功能,以更大力度集聚一流的国内外科研院所,营造更富吸引力的人才成长服务环境和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引进更多头部企业和顶尖创新人才,构建全领域、全要素、全流程创新服务体系,增强对区域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

  未来,将围绕构建服务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枢纽节点,紧扣厦门市建设万亿级规模电子信息产业的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龙头企业,在平板显示、计算机通讯、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软件信息服务业等领域培育更多行业“冠军”,形成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深入研究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方向、定位、路径、布局,聚焦重点产业精准发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联动发展,不断增强集群竞争优势和产业辐射带动力。

  突出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金砖创新基地核心区,推动火炬高新区成为面向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科技创新、智慧交流的示范窗口。

创新 跑出厦门建设加速度

  “高”和“新”,是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的灵魂。30年前,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也是当时全国三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成为“特区中的特区”。

  30年众志成城,砥砺奋进,沧桑巨变。自1991年国务院批准厦门火炬高新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起,高新区前行的每一步,都在厦门这片创业的热土上不断书写着崭新的传奇,催生出无数梦想的花朵。

  这30年,是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服务带动厦门跨岛发展的30年。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自诞生之日起,就为厦门城市扩展开路拓荒。从岛内小东山起步,到本岛东部,再到岛外翔安产业区、软件园三期、美峰创谷,再到陆域纵深的同翔高新城,形成“一区多园”协同发展大格局,生动展现出厦门产业跨岛布局带动城市拓展的清晰轨迹。这30年,是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引领开放融合发展的30年。他们主动融入区域和全球创新网络,建设了大陆首个对台科技合作交流基地,首创“离岸加速器”模式,获评首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获批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较好发挥了产业交流合作窗口的作用。

  三十正青春,更向潮头立。

导报记者 陈元钦 通讯员 管轩 雷飏

厦门火炬大学成立

  台海网5月1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元钦 通讯员 管轩雷飏)昨日上午,在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建设三十周年暨高质量发展再动员大会上,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赵龙,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马斯多普等领导和嘉宾一起按下了厦门火炬大学启动键。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一所高新区平台型产业大学——厦门火炬大学正式成立。

  据悉,新成立的厦门火炬大学致力于建设成为现代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新产业新型智库、国际产业交流的重要平台,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为园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助力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更好地服务厦门打造“两高两化”城市大局。

  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庄荣良在成立仪式上说,为落实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提升高新区全要素支撑的创新创业生态,管委会决定创办厦门火炬大学。

  他说,大学筹建工作得到了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各市直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得到了各相关高校、国内外知名企业、商协会等战略合作伙伴和高新区产业联合会各成员企业的倾力相助,得到了来自政产学界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倾情加持。

  庄荣良介绍,厦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志红担任厦门火炬大学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应邀欣然同意担任荣誉校长。学校还邀请到海内外三十名杰出的领军人物,出任火炬大学顾问委员会战略、学术和产业顾问。庄荣良兼任厦门火炬大学的常务副校长。

  在成立仪式上,厦门火炬大学荣誉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朝鲜和蒙古国区域代表林唐懿,欧洲商业风险管理协会秘书长德·麦斯马克尔和比中经贸关系委员会主席德威特,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火炬高新区产业联合会、甲骨文专门的教育部门——甲骨文大学等部分顾问委员会成员、合作伙伴和机构发来贺信。

  成绩亮眼

●30年来,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不断前行,去年位居全国第16位

●园区工业总产值从1992年的1.46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3011.6亿元,增长2062倍

●园区聚集各类企业一万多家,以不到厦门3%的土地面积,实现全市43%的工业产值和约七成的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贡献了全市近一半的工业固投

●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多家,营收超百亿元企业7家,超亿元企业300多家,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

●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在全省开发区考评中稳居第一

●培育瞪羚企业超百家,居全国第八,互联网百强企业数居全国第五,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超过全省一半

研发投入最高可获800万元补贴

  在昨日举行的大会上,《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1)正式发布。《若干政策》共26条,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计划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较往年提高25%以上,重点扶持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

●将围绕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孵化三个方面给予扶持。

●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各类研发平台,除市级扶持外,高新区将给予7%的企业研发投入补贴,单家企业每年最高可获得800万元;同时鼓励高层次人才来火炬高新区创新创业,最高可获3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创业场所租金补贴最高1000平方米。

●被认定为火炬创新研究院的,给予研发投入30%补贴,单个平台最高800万元,每年认定5家。对重点实验室及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国家级的给予300万元、省/市级的给予100万元补贴,火炬创新券按创新服务合同金额40%补贴,培育科技企业,国家级高企、火炬瞪羚企业给予25万元奖励。知识产权方面,给予单个知识产权运营项目合同金额40%的补贴。

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

●将重点在智能制造、产融合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三个方面下功夫。

●鼓励为中小微企业精准匹配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向智能制造升级,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同时,《若干政策》的内容都可以在线上申请受理,其中的近半数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不用申请就能直接拿到补助。●此外,奖励孵化成效,引进培育“国高”、“瞪羚”、“规上”,一家奖励8万元,引进培育企业当年两税首次超过300万元,奖励两税区级留存10%。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