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厦企动态  >> 正文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大力推进电气化赋能乡村振兴 为美丽乡村充满电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大宅社区,郁郁葱葱的千亩火龙果园里隐藏着上万只补光灯。陈灿红 摄  

近年来,围绕厦门“跨岛发展”战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在助力城市中心区域实现大提升的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区域的供电保障能力,点亮了新时代特区乡村振兴新图景。

火龙果开灯“睡觉” 每亩增收3000元

翔南供电所员工到大宅社区火龙果种植基地提供用电技术指导。庄颖芳 摄

  入夜,福建厦门翔安区大宅社区的田野上,一片星星点点。田地里,一颗颗火龙果正安然“入眠”,而一旁的灯带则发出温暖的微光。“夜间补光,可以延长产果期,品质和口感也会更加上乘,每亩能增收3000元呢!”大宅社区监督委员会主任陈跃进说。

  大宅社区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火龙果连片种植基地,年产值超过4500万元。3年前,该社区为1400多亩的火龙果园安装了近万盏LED灯。然而刚开始安装补光装置时,火龙果园却因为内部用电容量不足,时不时就会跳闸。

  “为满足大规模补光装置的用电需求,2018年以来,我们为大宅社区新增了3252千伏安的供电容量。”厦门供电公司翔南供电所所长许家兴说。2019年,厦门供电公司在福建省最早推出160千伏安以下用电申请按低压接入办理的服务新举措时,翔南供电所还帮助这里的种植户争取到第一批政策红利,以最快速度实现“零成本”接电,种植户连连称赞。

  田间,一座发光的玻璃房十分引人注目,这里正是火龙果的育苗大棚,培育着青龙果、黄龙果两个新品种。同时,这里也是育苗基地开展补光装置实验的地方,实验室内不时发出红色与白色的光,灯泡、灯珠和灯带一应俱全。“育苗大棚的用电要求比较高,不过供电一直很稳定,我们很放心。”陈跃进说,通过试验,他们将找出让火龙果产量更高、甜度更优、口感更好的方案,再向整个社区推广。

  此外,火龙果“解渴”也离不开电。2020年,闽南地区降水偏少,种植户纷纷打深井抽水,充足的电力“引”来了汩汩的水流,解决了火龙果“喝水”的大问题。

  依托火龙果种植基地,大宅社区正致力打造“农业+社区+文旅”的田园综合体,越来越多的游客对大宅田园流连忘返。“2020年,大宅社区的游客比2019年多了近10倍!今年春节期间,这里的民宿家家爆满,社区居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陈跃进兴奋地说。

  2020年,翔南供电所党支部和大宅社区党委开展了“结对共建”,从社区的发展规划,到每一家文旅商户、民宿的用电需求,供电所都能够及时掌握,为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满电”!

一流配电网点亮千年古村

海沧供电所员工为青礁村芦塘书院开设“电力爱心课堂”。(陈玛玲 摄) 

  飞檐翘角的百年古厝里传出琅琅读书声,踏青寻春的游客尽情享受田园美景……这里是厦门海沧区青礁村,如今的景象,很难让人与濒临拆迁的“空壳村”联系起来。

  2月24日一大早,在青礁村院前社,济生缘合作社理事长陈俊雄就带着一群年轻人开始在菜地里劳作。北宋建村的青礁村曾有“祖孙五代三尚书”“一村二十四进士”的佳话,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青壮年纷纷离乡打工,承载乡土情结的山水田园和延绵千年的文脉香火渐行渐远。6年前,包括陈俊雄在内的返乡青年和几个心怀热忱的台湾同胞,共同开启了复兴家园的新探索。

  “我们创办了城市菜地体验园,保护了39栋闽南古厝,引进众多台湾手作DIY产业,现在的青礁村成了两岸知名的‘闽台生态文化村’。”陈俊雄自豪地说道。

  “振兴千年古村,我们有责任。”厦门供电公司海沧供电所所长黄昱昊介绍,近年来,该所对青礁村配套的电力设施进行了大力升级。2020年,青礁村院前社供电容量提升至2530千伏安。同时,海沧供电所根据古村规划,在这里打造了世界一流的城市配电网示范区,实现配变台区更智能、更可靠。

  如今,村民们发现过去杂乱的“蜘蛛网”不见了,经过美化的变压器与环境融为一体,美观大方;果蔬种植基地里,家家用上了空调,农产品加工用电无忧,夜里路灯常亮。

  海沧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也常常活跃在青礁村的大街小巷。他们在传承闽南文化的国学讲堂里开设“电力爱心课堂”,为村里的弱势群体开展用电“义诊”,为村里的重要文化活动做好保电工作。此外,海沧供电所还逐门逐户上门了解用电需求,打通了供电服务最后500米。

用上智慧电 村民信心足

同北供电所员工了解顶村村民宿用电需求。叶成才 摄

  绿意盎然的田园里,闽南古厝、树屋、木屋等特色民宿错落有致;苍翠如黛的山谷里,生态旅游项目与啾啾鸟鸣、潺潺流水相映成趣。从厦门市区驱车60千米一路向北,便是厦门市同安区顶村村。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3.7%,郁郁葱葱的“世外桃源”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顶村村从穷乡僻壤华丽变身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顶村村党支部书记马铭汝说,为了把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变成“金山银山”,2015年9月,顶村村成立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乡村旅游品牌化、规模化。近年来,城里来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学校举办的夏令营以及各单位的素质拓展训练活动也纷纷选择了顶村村。

  “全村共有民宿258间、特色木屋和四合院18间,每天最多可接待游客2000人,能容纳500人过夜。客房里的空调、厨房里的电器,哪样不得用电!”马铭汝说。3年来,厦门供电公司同北供电所加快顶村村配电网升级改造,新建变压器3台,增容1860千伏安,改造新建高压线路、电缆1.1千米。上山的游客越来越多,用电量也节节攀升。2020年,顶村村用电量达到43.02万千瓦时,比上一年度增加了近2倍。

  苏带娣是返乡创业的青年代表之一。2019年,因为游客接待量增大,苏带娣经营的民宿用电突增,原有的容量就跟不上了。“供电所一接到我的咨询电话,马上就上门服务,将原来的单相电源升级为三相电源。电足了,咱就能大胆迎客,月均收入从原来的五六千增加到了上万元!”

  除了食宿升级,顶村村还开发了一大批生态旅游项目。“滑索、木栈桥、网红桥、真人CS野战、射击等等,很多项目都需要电。”马铭汝说,比如热门项目玻璃滑水栈道,就得靠电抽水上山,才能顺利运营。

  如今的顶村村,不仅人气旺,财气也旺。过去5年,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从2.3万元提升至4.6万元。2020年年初,顶村村还给611名村民发放近50万元的乡村振兴产业分红。

  今年,同北供电所还将下大力气打造乡村供电智慧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智慧运维+保险服务”的增值服务。(庄颖芳 叶成才 陈玛玲)

相关新闻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落地落实国网战略 打造两岸领先电网

厦门网讯 在勇担当敢突破中擦亮钢铁底色,在育新机开新局中彰显光明速度。一年来,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在推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目标落地上奋力站排头、作表率,立足两岸融合最前沿着力打造两岸领先电网,积极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加速数字化转型变革,为特区高...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积极应对低温寒潮 全力做好电力保障

12月29日,在同安北部山区10千伏祥溪线附近,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对电力设备防低温、防覆冰情况进行巡视维护。 12月29日,在同安北部山区10千伏祥溪线附近,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对电力设备防低温、防覆冰情况进行巡视维护。当日,类似的特巡特护工作在全市范围展开。自气...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三重供电保障 护航金鸡奖活动

近日,在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幕式所在地,白鹭洲下沉式广场永久用电增容工程顺利送电。该项目新增2台单台容量80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从办电到竣工仅用时10余天,创下同类项目的最快办电记录。同时,3台应急发电车已完成调试接入,“双电源+发电车+UPS”三重保障将为活动提供可...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强劲引擎 赋能经济加速跑

2017年9月,全力保障金砖厦门会晤。   如今的厦门电网,已形成四通道八回路、“交直并济”的输电网架,奔流不息的充足电能注入城市肌理,支撑起特区激扬澎湃的生机与活力。数据显示,厦门全市用电量从1979年1.98亿千瓦时增长到2019年282.98亿千瓦时,增加142倍。(国网厦门供电公...

爱心厦门|跨越千山万水 他将援藏当成责任与使命

◆林敏辉(左一)在墨脱35kV联网工程现场开展质量抽查   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援藏帮扶人员 林敏辉   656天,近22个月,他跑遍西藏林芝一区六县的山山水水,用脚步丈量11.7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   台海网9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文 受访者供图 通讯员 庄颖芳)2018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