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厦企动态  >> 正文

创新“网格融合” 以电为媒“架心桥”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晚上家里来客人,电路突然跳闸了,打电话给社区网格员,网格员第一时间帮我联系来供电所的专业人员,不仅帮我们修复电路,还检查出电磁炉存在安全隐患,服务高效又周到!”家住侨英街道乐海社区的王阿婆满心欢喜,连连点赞国网厦门供电公司侨英供电所推行的“网格融合”新模式。

其实,这只是侨英供电所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与辖内街道、社区及相关部门共建合作、提供便民服务的一个小小缩影。

侨英供电所是国网福建电力唯一一个服务客户数达10万户以上的“五星供电所”。今年以来,侨英供电所围绕创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党群工作示范供电所”的目标,以“贴心、爱心、责任心”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用电更便捷,以实际行动架起党群“连心桥”。 

侨英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联合集美区人民法院刑庭开展社区普法

1 “一村一策”为客户带来真实惠

侨英供电所服务区域面积达13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集美区侨英街道、集美街道和后溪镇,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该所还承担同安西柯镇潘涂村等五个行政村的供电服务任务。供电所的服务对象类型多样,涵盖了农村、城市、城乡结合部、文教区等不同群体。

▲侨英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网格服务工作

“环境很复杂,要做好供电服务,就必须量体裁衣。”侨英供电所所长陈集延介绍,经过扎实的现场调研后,他们对管辖区域采取“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方式,根据每个区域的不同特色与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并在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设置党员先锋岗,激励党员骨干在为民服务中当先锋、作表率。

孙厝社区是典型的出租房集中区域,随着居住人口的急剧增加,用电需求也在不断攀升。然而,这里土地寸土寸金,配网设备难落地成为困扰片区供电服务水平提升的最大瓶颈。

“最重要的是将心比心,达成共识。”陈集延告诉记者,供电所以孙厝社区的老年协会作为工作切入点,组织党员骨干主动服务,用心倾听长久居住在此的老年群众的意见建议。“我们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村民特别是村中颇有威望的老人解释配网改造后将给片区带来的好处,最终取得强有力的理解和支持。”之后,片区配网改造工作一步步向前推进,3台配变得以顺利落地,为片区增加了1400千伏安的供电容量。“电力供应充足了,夏季用电高峰的时候很少跳闸了。”孙厝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斯照评价说,改造后供电更稳定可靠,群众的满意度也明显提升。

从侨英供电所到后溪镇黄地村,单程路途两小时,是供电所服务范围内最远的行政村。供电所在该村设立党员先锋岗,安排熟悉该村环境的党员负责该村的供电服务,并与村委会建立密切联系,以提高村民用电难题的响应速度。

而在供电容量充足的乐海社区,供电所主要致力于提升供电服务质量。在这一片区,供电所实施“网格点对点”的针对性措施,实现对居民用电需求的第一时间响应,让居民用电更便利。“从客户需求出发,推行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和客户心贴心,不仅破解了很多工作难点,也为片区内用电客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陈集延说。

2 走出去服务赢得百姓连连称赞

“供电所的同志们又来啦!”每逢周末,侨英供电所都会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辖区内各大社区开展服务,久而久之,居民们看到国网福建电力铁军(厦门特区-侨英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红马甲”都倍感亲切。从前,大家在生活中遇上用电困难,主要向物业、供电服务热线或营业厅咨询求助,如今,专业人员主动上门,用电故障维修、日常维护甚至规划布局,都能得到精准帮助。

▲侨英供电所工作人员开展用电普查工作

2018年,厦门供电公司党委进一步深化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侨英供电所设立了共产党员服务队,扎实开展“一站式、亲情式、主动式”的服务。这是一支为民服务的先锋队伍,坚持“善小常为”,日常立足辖区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急难险重面前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同时,这也是一支“全能型”的专业队伍,队员中既有擅长供电抢修、设备维护的技能人才,也有懂政策善沟通、业务能力精湛的服务能手,能够为百姓提供更加多元化服务,更好地排忧解难。

今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侨英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联合集美区人民法院刑庭干警到乐海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借助法官的专业力量,服务队围绕触电案件处理、线树矛盾处置、供用电合同履行等领域,结合鲜活案例为居民普法,收获了阵阵好评。

11月中旬,孙厝社区老人活动场所环境提升涉及两台变压器需要迁移,侨英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立即前往对接,与周边居民“拉家常,听建议”,并对变压器迁移方案进行了现场勘查,联系制定设计方案,响应速度之快让社区老人们连连称赞。

3 网格融合 打通“最后一公里”

12月初,侨英供电所与侨英街道乐海社区开展党建联创,以党建引领推动供电服务升级,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生活所需。很快,双方就共同启动了“网格融合”的模式,由供电所台区经理和社区网格员结对组成网格化小组,供电服务网格嵌入相对成熟的社区网格。

▲侨英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为小区公共照明用电设施进行“义诊”,开展用电爱心延伸服务

侨英供电所党支部书记阮诗峰介绍,借助党建联创载体,供电所和社区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顺畅协同,更便于供电服务的落实落细,相当于为居民安排了“专属电工”,在故障报修、用电咨询、志愿服务等方面都能快速响应。“这个做法,进一步打通了我们内部业务流转和对老百姓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能帮助居民零距离解决一些难题,我们也很有成就感。”

导报记者了解到,乐海社区共有住户一万多户,网格覆盖面大。实行“网格融合”后,供电所的台区经理加入古龙明珠等小区的业主微信群,向小区住户推送联系方式,及时发布涉电服务信息。“用电有困难,只要在微信群里喊一声,或是打个电话,台区经理很快就会反馈,太方便了!”居民们纷纷有感而发。

远亲不如近邻。在“网格融合”的基础上,侨英供电所了解到许多工薪家庭、弱势群体等服务对象存在的用电困难,及时整合资源,把用电爱心服务进一步延伸到需要帮助的家庭。他们每一到两周就会定期上门开展志愿服务,为居民排查家中安全隐患,为居民维修老旧电器。逢年过节或夏冬用电高峰等特殊时期,入户服务的供电所工作人员还兼起慰问、科普、宣讲等工作,从专业的“电管家”化身贴心的“电保姆”。

侨英供电所与乐海社区支部手拉手,架起了一座温暖的“连心桥”。乐海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荣真感叹:“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用电爱心延伸服务,更让我们社区的弱势群体也大大受益。”

据悉,乐海社区是首个试点推行“网格融合”的社区,接下来侨英供电所还将在试点过程中持续完善,进一步将该模式推广到辖内更多社区、街道及共建单位。

(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文 侨英供电所供图 通讯员 庄颖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