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
国家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翔安区税务局表示,纳税企业只要满足五项条件即可申请留抵退税。
8月底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关于明确部分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宽。
10月起
全行业增值税新增期末留抵退税开始申报。
台海网11月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记者昨日从翔安区税务局获悉,辖内多家航运企业分别收到了留抵退税款。增值税增量税额留抵退税新政策的实施,是减税降费政策中的突破性举措,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言,税收红利效应将更加明显。
新政策给企业带来流动资金
今年是厦门远泰船务有限公司创办的第十四个年头,为了增强运力,该公司去年又购买了一条新船。“公司在2019年3月至9月期间,增量的留抵税额超过300万元。”厦门远泰船务有限公司老板洪奕坚说:“购船一次性投入很大,新船投运后,公司的资金链一直有些紧张,加上其他影响,公司今年的整体发展较去年有下滑趋势,多亏最近的增值税新政策,我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洪奕坚口中的新政策,便是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退税。据了解,自今年4月1日起,翔安区税务局开始试行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10月起,全行业增值税新增期末留抵退税开始申报,10月17日,洪奕坚就收到了一笔税务局退回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00.63万元。
厦门隆运船务有限公司的财务经理洪先生透露,公司收到了一笔333.22万元的留抵税额退税款。“现在流程很方便,退税网上办理,银行实时到账。”他说,公司打算把这笔资金投入到信息技术上,用于改善船舶运力管理、升级舱位利用率,从而实现盈利增长,打破近期的低迷状态。
新政策提高企业竞争力
厦门东海域,百舸争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厦门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开辟了大量海丝航线,“丝路海运”应运而生。作为“一带一路”陆海枢纽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厦门被赋予了重要使命,也为当地企业带来了广阔蓝海和重大机遇,航运业蓬勃发展。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航运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购船等固定资产投入大、航线经营费用多,需要充裕的资金保障,但受限于行业整体融资难度,船东对船舶运力的投资趋于谨慎。
“国际货运市场是刚性需求,有好政策‘撑腰’,即使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我们发展的信心不会动摇。”翔安区船东协会会长伍家裕分析,近年来国际航运规模持续增长,目前中国航运业仍呈现出“大而不强”的整体特征,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利润空间有限,企业亟需突破创新。这次出台的增量留抵退税政策给企业增加了流动资金,将大大缓解经营压力,助推厦门航运企业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对外战略,开辟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