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8月12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 通讯员 陈婉婷)如今,用活知识产权,也能缓解融资难题了。日前,厦门市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峰会在厦门软件园二期举行,导报记者从中获悉,越来越多企业将知识产权变红利,仅去年,厦门进行专利权质押贷款备案的企业达151家,实际开展专利贷1.2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应用研究中心揭牌
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是融资难的主体之一,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却由于资金短缺而面临发展困境的企业,在创业初期的轻资产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中并不少见。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已成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手段。创业树(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宏贤表示,本次论坛旨在帮助中小微企业加深对知识产权金融的理解,高效运用知识产权,将“知产”变“红利”。
为推动厦门更多中小微企业成长为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企业,当天下午,厦门理工学院与创业树(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应用研究中心”同步揭牌。
去年厦企专利贷款1.2亿元
导报记者了解到,企业只要有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授予专利证书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授予专利权的专利项目正处于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并形成产业化经营规模,且发明专利有效期、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期超过一定年限,就可以向银行申请专利权质押贷款。
截至目前,厦门已有8家银行、4家担保公司、2家保险公司和2家评估机构参与开展“知保贷”和“知担贷”服务项目,并作为厦门样本和厦门经验在全省推广。
去年,厦门进行专利权质押贷款备案的企业达151家,实际开展专利贷1.2亿元,其中“知保贷”已放贷3家企业额度1300万,“知担贷”已放贷7家企业额度4700万。2018年底前,厦门共举办了8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活动,质押融资额增幅同比增加155%,其中中小民营企业项目数占比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