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有了互联网之后,学生是不是可以不用到学校了?
A:大同中学校长邱伟坚:学校所承担的教育功能是什么?老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是答疑解惑授道之人,而学校更是传承文明的地方,所以,互联网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教育。
我们在学习知识过程当中遇到的困惑可以求助网络,但心里的困惑就需要老师来疏解。所以学校不会消失,而且会越来越好。
Q:特别是针对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同学,互联网如何实现个性化教育?
A:厦门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叶穗灿: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给学生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技术的支持,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最有质量的教育”。
Q:互联网教育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作为厦门这样的教育发达城市,我们可以为教育资源欠发达的地区做些什么?
A: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资深教研员章立早:厦门是福建省教育资源最发达的城市,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可以聚集厦门的名师资源,通过慕课、公开课、培训等方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覆盖更多的地区,这一切都需要借助互联网的技术。
厦门市对口援建新疆的昌吉州:曾经我们要坐6个小时的飞机过去讲学,现在,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手把手地指导,可以让当地老师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厦门的教育资源。
Q:作为教师进修校,如何借助互联网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A:厦门市集美区进修学校副校长李涛:老师的教育成就最终是体现在学生身上的。现在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老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建构知识。而互联网可以做的,就是引导老师进行更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最终服务学生。
Q:小学阶段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阶段,很多家长会担心,如果过于依赖互联网,可能会导致学生沉迷网络。请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既让学生不沉迷于网络,又能够成为互联网教育的受益者?
A:厦门市延奎小学校长易增加:很多学生之所以沉迷于游戏,是因为思想空虚,时间充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学生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不至于在游戏中打发时间。
通过多种评价体系、积分、升级等方式,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清明上河图》,通过AR、VR的方式来观察每一个人物、每一座桥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但又不沉迷于游戏。
与会校长们表示,通过嘉宾们的观点碰撞,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了解到了互联网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互联网科技对加速教育国际化进程融合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闻延伸
一起作业成立于2011年10月,是全球领先的K12智能教育平台。怀着为老师和学生减负、增效的初心,一起作业提供了一整套以数据为核心,智能、高效的线上、线下作业解决方案,并实现了K12阶段的全学段、全学科覆盖。
经过六年的沉淀与发展,一起作业已不仅仅代表着一种先进的教与学方式,更引领了一种高效能教与学的态度。如今在全国,已有31个省市、10万余所学校、超过5000万的用户乐于使用一起作业的平台,开启了智能教育的全新体验。
科技中有温度,数据里有梦想。面对未来,一起作业会带着来自各方的更多期许,将愈加成熟的智能教育技术与产品,运用到更多的教与学场景,用数据驱动学校、家庭乃至于社会的协同教育,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