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生身体不得劲,听人说是体内湿气过重,便自己进行艾灸调理,结果出现了上火便秘。医生提醒,正确使用祛湿产品,应请医生进行专业指导。
公司白领李先生30出头身体较胖,平时口味较重,爱吃辛辣和油炸食品。前不久,他感觉身体疲倦食欲不好,走路腿脚沉重打不起精神。有人告诉他,这是体内有湿气,需要祛湿。他对着镜子查看口腔,发现舌苔很厚,也符合湿气入体的说法。于是他根据网上推荐的祛湿建议和广告宣传,网购了艾灸条按照提示,每天灸足三里等穴位半小时左右。四五天后,祛湿效果没感受到,却出现了口腔上火和便秘的症状。他急忙来到前埔医院就诊,中医科陈英医生通过仔细诊查,判断小李是湿热体质,而艾灸对体内有寒湿的人,才能起到祛湿散寒的作用。因此,李先生未辨明体质,便自己用艾灸来祛除湿气,不仅无效反而还出现上火、便秘。随后经陈英医生开药调理,小李身上的湿气和上火、便秘症状都很快得到改善。
厦门前埔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陈英介绍,中医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致病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环境中感受的湿邪导致;内湿则是由于脾胃虚弱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内停引起。因此,湿气来源不同,用药种类也各异,祛湿调理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否则可能会因体质与用药不对应,不仅无效还引起副作用。比如,健脾祛湿的赤小豆,与湿热的患者对症有效,而对寒湿的患者就可能会加重病情。陈英医生提醒,身体湿气除了中医调理外,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寒凉、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及甜食等,以免湿气入体。此外,生活有规律少熬夜、适当运动也有助于健脾祛湿。
(来源: 厦门广电网 记者 官宇 通讯员 彭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