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先生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的精神绵延百年,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今天我们走进陈嘉庚纪念馆,探寻嘉庚先生的足迹。在缅怀嘉庚先生众多的展品中,一本护照十分特别。下面我们就跟着记者一起打开这本护照,追寻一段波澜壮阔的往事,感受嘉庚先生的那份赤子丹心。
陈嘉庚纪念馆讲解员 骆苇菁:这本护照,是1949年陈嘉庚先生回国参加祖国各项活动使用过的护照。这本护照上面盖上了满满的签证章,也见证了他往返新加坡和中国的足迹。
记者 杨林:就是这本,编号为8155的护照,1949年陈嘉庚先生办理了这本护照。到了1950年之后,这本护照就再也没有使用过了。那么陈嘉庚先生当年为什么要办理这本护照?又为什么这本护照仅仅使用了一年的时间?
翻开护照有些泛黄的纸页,我们从历史中寻找答案。这本护照由当时的新加坡殖民政府签发,护照内粘贴了一张陈嘉庚先生的照片,虽然彼时先生已经古稀之年,但依旧神采奕奕。护照签证页盖满了签证章,其中右上角的这枚格外特别。1949年1月20日,一封来自祖国的电报,送到陈嘉庚先生的手中。电报中,毛泽东主席邀请他回国共商国是。
陈嘉庚纪念馆讲解员 骆苇菁:嘉庚先生应允了之后,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的时候,他就表示,他是准备回祖国看一看。来看一看我们的新政府,是如何谋划新中国的发展?如何改善新中国的建设?
但嘉庚先生此前的护照,在1942年避难印尼时,已被荷兰当局收走。没有护照,也就无法踏上归国的旅程。为了重返故土,1949年4月11日,嘉庚先生费尽千辛万苦重新办理了这本新护照。当年5月5日,陈嘉庚从新加坡启程回国,护照签证页的右上角,就留下了第一枚签证章。
记者 杨林:我们无法细致了解陈嘉庚先生当时在回国路上,经历了多少艰辛。但是眺望着祖国的方向,想必当时一定是怀揣着复杂而又激动的心情。
陈嘉庚纪念馆讲解员 骆苇菁:回祖国之后,嘉庚先生在1949年的6月15日至19日,参加新政协筹备会,筹划创建新中国。在大会上,嘉庚先生参与第六小组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等工作。
1949年10月1日,陈嘉庚以华侨首席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开国大典。
陈嘉庚纪念馆讲解员 骆苇菁:在开国大典之后,我们看到嘉庚先生又到华北、华中、华南等地进行考察,历时5个月。(他当时也经过了我们福建很多地方)福州、厦门、漳州、龙岩,他在每个地方都有提出相关的建设和意见。
目睹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陈嘉庚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希望和憧憬。尽管当时已76岁高龄,他依然坚定地做出了回国定居的决定,回到他魂牵梦绕的出生地——集美。1950年2月,他重返新加坡,交接各项事务,为回国定居做准备。
陈嘉庚纪念馆讲解员 骆苇菁:这本《新中国观感集》,是嘉庚先生在1950年2月份回到新加坡出版的。他向海外的华侨们,讲述他在新中国的所思、所见、所闻,他也是向他们传达我们新中国的新气象和新面貌。
1950年5月,陈嘉庚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只身一人踏上归国的旅程。这本陪伴他一年的护照,也盖上了最后一个签证章,完成了使命。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陈列在展柜中的护照,仿佛是一位沉默的讲述者,缓缓诉说着那些波澜壮阔的往事,让大家跨越时空,感受嘉庚先生的那份赤子丹心。
来源: 特区新闻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