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厦门 >> 文化教育  >> 正文

厦门市思明小学:弘扬红色文化 我是小小代言人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陈磊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思明小学编排舞台情景剧,还原破狱斗争真实历史片段


▲思明小学组建“红色讲解员”队伍

  台海网9月1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磊 陈琪燕 黄奕琳 实习生 陈玄煜)文物保护,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这个9月,2024厦门公众考古季活动将走进厦门中小学校园,和孩子们一同去发现“身边的文物”,让校园和文物遗址“结对子”,通过孩子们的童心发现和守护,把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

  思明小学是厦门岛上建校历史最悠久的小学之一,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距离学校不到500米、思明南路边一条毫不起眼的小巷中,藏着一处曾惊动全国的建筑——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对于这个“校门口的红色文物遗址”,思明小学从孩子好奇的一次发问出发,带孩子们走进它、了解它,不断深化、完善的探索式学习,让学校捧回一个“全国一等奖”。如今,思明小学的孩子们更是走出校园,主动成为红色文化的守护者、传扬者。

馆校合作 共筑传承梦

  就在这学期开学第一天,厦门市博物馆与思明小学就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举办签约仪式,通过将破狱斗争旧址与思明小学“结对子”的方式,主动将文物资源链接到学校,同时鼓励学校立足周边文物资源,发挥在地学校在创新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据了解,厦门市博物馆与思明小学将在课程共建、实践活动、师资培训、科研合作、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入的馆校合作,让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与学校思政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共同引导学生传承伟大民族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昂扬时代风貌。

让孩子发现身边的文物

  近年来,思明小学以破狱斗争旧址为基地,主动开展了系列研学探究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学习、了解到的破狱斗争背后的故事,从创作连环画,到立体的泥塑场景作品,再加入故事音频,编排舞台情景剧,还原“5·25”真实历史片段……一个个层出不穷的创意灵感在孩子们手中迸发实现。

  2020年,学校凭借《揭秘“5·25”——红色基因的焕新之旅》项目,在第五届全国STEM教育与项目式学习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度项目式学习优秀项目展评活动中,捧回一等奖。同时,该项目也被收入思明区《鹭岛之光·红色思明——思明区红色研学课程》一书,成为思明区红色研学推荐项目。

创新传扬历史文化

  这个暑假,思明小学的孙启桓同学,凭借一个对厦门破狱斗争旧址的宣讲作品,在由厦门市政协文史学委、思明区教育局、厦门市博物馆共同举办的“2024第一届文博宣讲小使者”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十佳文博宣讲小使者”称号。

  “我选择用厦门破狱斗争旧址作为讲解主体,是希望让更多人能了解到厦门的这段历史。”和孙启桓一样,近年来,思明小学的孩子们通过童心童趣的创意,焕新红色文化传承和传扬,将破狱斗争故事带出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场景。

  “寻迹地图”绘就了寻找厦门破狱斗争旧址的路线图,再进行切割,在沙坡尾等游客聚集的地方,让参与的人在边拼边认的过程中,找寻旧址踪迹;人工智能社团的孩子们,自己编程设计出了“满地跑智能推广机器人”,只要发现有游客靠近就会主动上前发放邀请宣传单;组建“红色讲解员”队伍,让孩子和家长以志愿者身份加入,讲解内容加入闽南语版本……每个孩子都利用自身所长,成了破狱斗争旧址的“小小代言人”。

  思明小学许秋鸿副校长表示,在与厦门市博物馆共建基础上,思明小学还将持续更新“文博”系列项目式学习,将目光聚焦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厦港文化,开展厦门文源的挖掘与探究,带领孩子们一起行走、书写、实践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火种,让思小少年们爱上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与家乡历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小小传承人’!”

文物、校园结对子

  文物遗址:厦门破狱斗争旧址

  结对学校:厦门思明小学

  文物小档案: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时称“思明监狱”,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51号,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旧址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原为厦防同知署监狱,已有200多年历史。1930年5月25日,在当时的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下,破狱斗争委员会攻破了思明监狱,成功救出了被关押的40多名革命同志。这场行动仅用了不到15分钟,零伤亡,震惊了海内外。2006年5月,厦门破狱斗争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成为学习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参观监舍、审讯室和刑具等原貌,可以深入了解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与无畏。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联系电话:0592-2096086  

  交通:乘坐地铁1号线到镇海路站下车,或者乘坐12路、17路公交到厦港公交场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相关新闻
厦门启动2024年公众考古季

  作为2024厦门市民文化节的配套活动之一,“向海而生 发现厦门”——2024年厦门公众考古季2日在厦门大学正式启动,将展开为期3个月、面向市民和游客的公众考古系列体验活动。   2023年厦门首办公众考古月活动,开省内公众考古之先河,反响热烈。今年公众考古季活动迎来全新升级,除招募具备一定考古或历史知识基础的公众考古体验员外,还鼓励对考古、历史感兴趣...

红色文化报告文学散文集《金瓯一片》出版座谈会举行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15日,红色文化报告文学散文集《金瓯一片》出版座谈会在榕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阮诗玮出席并讲话。 阮诗玮充分肯定了《金瓯一片》出版发行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他指出,书集的出版发行生动诠释了坚持真理精神,形象表达了传承弘扬红色理念,诗化写照了激励奋进图景,深切表达了对历史伟人的怀念崇敬。当前,全国...

守护红色遗存 擦亮红色底色

红色,是最鲜亮的底色。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好红色传统,是福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苏区精神,通过实施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初步打造了古...

福建省主题书法、美术、传统工艺、红色文化联展福州开幕

市民拿出手机拍下精美作品。 李南轩 摄 图为林建胜作品《一叶观音》。 李南轩 摄 展览汇聚了优秀艺术家精心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 李南轩 摄 福建苏区文物吸引市民驻足。 李南轩 摄 市民驻足观赏。 李南轩 摄 图为史俊贤作品《秦·颂》。 李南轩 摄 展览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看...